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尹成杰:苹果产业发展需要六方面突破

[ 作者:尹成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02 录入:王惠敏 ]

    国家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农经学会会长尹成杰4月26日表示,随着苹果种植面积和苹果产量的迅猛扩大与快速增长,苹果价格跌多升少,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正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在国内外消费需求增长跟不上苹果产量增长的情况下,如何根据苹果市场供求状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苹果产销战略,把产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把苹果生产的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他在当日由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中国苹果产业协会、陕西果业管理局联合主办,吉林文投集团承办的“每天一苹果 营养促健康”公益倡议活动新闻发布会透露,近年来,我国每年人均鲜苹果消费量达13.2公斤,超过8.2公斤的世界人均消费水平。2016年,我国苹果再一次迎来大丰收,全国苹果总产量达4300万吨,占全世界苹果总产量的5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和消费国,苹果种植管理水平相对领先,年年丰收不成问题。但由于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方不属于苹果的优生区,广泛种植造成我国苹果品质出现明显的差异性。”他说。
    尹成杰认为,中国苹果产业快速发展需要从六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调整品种结构。陕西省渭北果区秦冠、红富士品种占到80%以上,而早、中熟嘎拉、美国8号、陕嘎3号、富红早嘎等仅占10%~15%,加工果汁的高酸度苹果更少。品种老化、品系杂乱、良种比例少,未形成地方特色品种,竞争力不强,品种多样性差。
    二是提升果品质量。尽管各级政府和果业技术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宣传和大力推行果实套袋技术,生产无公害果品,但在实际生产中果实套袋只占1/2或1/3,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三是政府引导果农科学种植,做强不做大,通过内部交流、技术培训、外部考察等方式,培养小规模种植,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产业。
    四是转变思路,构建模式逐渐实现育苗、种植、产收、加工、包装、冷链产业化。引入借助电商、与商家联盟、家庭农场,形成农资种植销售一体化,全面提升中国苹果产业化程度。
    五是营销科学化。目前,果农所采用的苹果营销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守株待兔”,农民将苹果收获以后放在家里,等着客商上门收购;另一种是“提篮叫卖”,走街串巷地销售苹果。未来需要更多的营销技巧。

    六是进一步优化。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完善营销体制、加速整合品牌资源、建立全程苹果种植服务体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证券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