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乡风文明行动”工作正火热推进中。树立文明乡风是农村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树立文明乡风可以从家风、校风、民风等三个方面入手,即家里要搞好家风,学校要传递好校风,村里要建设好民风。
首先是兴家风。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风好坏影响和决定人的一生。好的民风,应从好的家风开始。比如家长有抽烟、喝酒、赌博等不良恶习,对孩子来说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家庭成员之间总是互相指责、互相埋怨,也将给孩子的性格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父母的德行修养,潜移默化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带来深远的影响。培育文明乡风,首先要把家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相关部门应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系列宣传教育,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党员干部尤其应带头搞好家风建设,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带动广大群众,引领社会新风尚。
其次是正校风。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是孕育社会风气的摇篮。建设良好的校风也是树立文明乡风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风是一种促进力,对社会风气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校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品德言行,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应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注重师德教育和学生的品行培养,严教风、抓学风,浓厚学习氛围,加强常规管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少年传承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大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以良好的校风引导家风,最终带动民风转变。
第三个方面是淳民风。要除旧革新,树立文明乡风,培养新型农民,更应从每一个行政村的民风抓起。村里党员干部带头行动,通过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积极倡导“孝老爱亲邻里睦,红白喜事不奢办;诚信守法赌博禁,崇尚科学不迷信”等新风尚,引导村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大力整治农村庭院和家里脏乱差、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乱埋乱葬、赌博等问题,加大对农村不良习俗的曝光力度,在当地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对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歪风邪气进行深度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进移风易俗纵深推进。积极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真正实现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
作者:客家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客家新闻网 2017-04-19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