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郭松青:突出精准严实加快扶贫工作

[ 作者:郭松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17 录入:王惠敏 ]

常宁现辖22个乡镇办事处,367个村、41个居委会,塔山瑶族乡为衡阳市唯一少数民族乡。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其中农村人口81.4万。按照国家年人平纯收入2300元的贫困线标准,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483人,贫困村49个。主要分布在塔山山脉少数民族高寒山区、大义山山脉喀斯特地貌区、紫色页岩地貌的“三难地”自然条件恶劣区。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工作举措,加大资金投入,全市精准扶贫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2013年常宁市人民政府获得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2015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被评为衡阳市先进单位。2015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5896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467个,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

一、突出“快”字抓贯彻落实。我市对精准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明确到2018年,实现全市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人口整体脱贫,把塔山瑶族乡打造成衡阳市精准扶贫示范工程。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出台《2015年常宁市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下达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计划的通知》、《关于开展“四个一批”、“五个突出”相关数据核实工作的通知》、《关于在精准识贫中开展“四类对象”清理工作的通知》、《关于抓紧做好农村贫困D级危房和无房户识别鉴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开展领导干部“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的实施方案》、《常宁市金融产业扶贫实施细则》等文件,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强化资金投入。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市财政2015年预算安排扶贫资金730万元。同时,要求各行业部门履行扶贫责任,确保行业扶贫投入每年4000万元以上。三是强化人员力量。由市委组织部、市编办统筹解决人员编制,从市农业局调剂,增加市扶贫办人员7人。按衡阳市的统一安排,当前我市扶贫办正在依程序上报由副科级升格为正科级。同时,在各乡镇(办事处)加挂扶贫开发机构牌子,配备1-2名扶贫专干。四是强化督查调度。将精准扶贫纳入全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重要内容。省委全会后,我市先后召开2次工作部署会、3次工作调度会,开展了2次全面督查,举办了2次业务培训班,安排落实精准扶贫到户、贫困户复核及“四个一批”和“五个突出”相关数据核实、“四类对象”清理、“雨露计划”助学、贫困D级危房户识别鉴定、金融扶贫、脱贫户认定、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工作。

二、突出“准”字抓精准识贫。一是扎实抓好农村贫困户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2014年4月省扶贫办安排农村贫困户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后,我市高度重视,市乡两级迅速成立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常宁市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常农扶〔2014〕2号)。2015年4月,我市全面完成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在全国贫困户信息系统录入贫困户22337户、60483人,录入贫困村49个。在农村贫困户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中,由于我市全程做到“程序到位、结果准确、资料齐全”,没有出现因扶贫户识别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不准确而引起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二是扎实抓好“四个一批”和“五个突出”相关数据核实工作。2015年8月份省扶贫办下发《关于开展“四个一批”、“五个突出”相关数据核实工作的通知》后,我市迅速抓好工作落实。2015年9月份,我市全面完成贫困户复核及“四个一批”、“五个突出”相关数据核实工作,并及时将有关核查资料全部汇总、归档,录入电脑,上报到省扶贫办。三是扎实抓好“四类对象”清理工作。严格按照省扶贫办要求,积极抓好“四类对象”清理工作。2015年10月27日,我市召开会议对“四类对象”清理进行安排部署,出台《关于在精准识贫中开展“四类对象”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常农扶〔2015〕4号),明确了清理内容、清理原则、清理时间、清理方式、清理要求。2015年11月上旬,我市全面完成“四类对象”清理工作,共清理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270户。2015年11月中旬,对“一进二访”和“四类对象”清理活动中清理出来的扶贫对象,又进一步进行了校正复核。四是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确认。根据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湖南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确认办法》精神,确定了塔山高寒山区、大义山喀斯特石漠化区、紫色页岩三大区域,采取“农户申请——村委初审——乡镇审核——市政府审批”的程序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确认。我市共确认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692户8100人,其中今年已确认搬迁1166户,3476人。

三、突出“真”字抓精准脱贫。一是结合实际下达减贫任务。我市根据各地经济状况和贫困人口规模,下达减贫计划责任书,将全市减贫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办事处)。为确保减贫任务落实,市与乡镇、乡镇与村均签订了减贫责任书和脱贫攻坚责任书。二是因户施策确定脱贫措施。我市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2015年预脱贫户逐户了解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个帮扶项目、一套帮扶措施、一名帮扶责任人”。我市共对有劳动能力的615户预脱贫户落实了产业扶贫项目;对107户危房户和无房户新建住房给予扶持;对823名预脱贫户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资助;对327名患病的预脱贫户实行了医疗救助。通过加大力度,精准帮扶,真正实现预脱贫户“业有所就、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达到预期脱贫目标。三是严格审核认定脱贫人口。根据(湘扶办发〔2015〕129号)关于做好2015年脱贫人口认定核实工作的通知。2015年12月6日我市召开了全市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会议,对2015年脱贫人口认定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按照“户申请、组推荐、村评议、乡镇审核”有序开展脱贫户认定工作,将各村认定的2015年预脱贫户名单汇总上报到市扶贫办。并于今年4月6日再次召开了进一步核实2015年脱贫人口认定调度会,确保了我市2015年脱贫人口认定准确无误。

四、突出“实”字抓精准帮扶。一是驻村帮扶实。出台《2015年常宁市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常宁市市直单位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考核方案》等文件,按照“领导联村、单位包村、干部驻村”的要求,把驻村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市直单位每年投入贫困村的扶持资金总额不少于10万元,每个工作队每年给所帮扶贫困村落实扶贫项目资金不少于30万元。所有驻村工作队都已制定驻村帮扶三年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建立贫困户精准扶贫台账,各联点市级领导积极深入贫困村开展实地调研和现场办公,共落实帮扶资金334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84个。二是结对帮扶实。出台《关于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开展领导干部“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全市各级干部、各类企业主、农村党员干部、致富能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社会团体等,积极参与“一进二访”结对帮扶活动,确保结对帮扶全覆盖。其中,要求每名正科级实职以上领导干部每年为帮扶对象解决帮扶资金1000元以上,每名副科级实职以上领导干部每年为帮扶对象解决帮扶资金500元以上。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建立专门台账,对每个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加强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工作推进情况。目前,全市22337户贫困户均有帮扶责任人,其中3019名参与“一进二访”结对帮扶活动的干部,共落实帮扶资金231万元。三是产业帮扶实。我市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在塔山山脉贫困区域重点发展茶叶、旅游产业,在大义山山脉贫困地区重点发展中药材、无渣生姜产业,在紫色页岩地貌贫困区重点发展淡水养鱼、牲猪养殖产业,在其他面上贫困村重点发展油茶、烤烟、畜禽产业。今年来,共投入产业帮扶资金2000万元,采取直接帮扶、股份合作的产业扶贫到户模式,帮助2615户贫困户新建茶叶、中药材、油茶等种植业扶贫基地1万余亩,养殖牲猪、牛、羊等大牲兽3万头(只)、家禽18万羽,发展淡水鱼养殖水面1500余亩。

作者系中共常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月刊《研究与决策》2016年第9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