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央视播出的《焦点访谈》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节目中,我们看到了当前中国农村中存在的一些陈规旧俗给村民们带来的沉重负担,人们对此怨声载道、牢骚满腹,但碍于人情和习俗,又只能跟风从众、不得不为。这种让人情味变成了人情债的矛盾怪圈,是中国农村所面临的一个积习已久的“大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新农村的精神面貌就无法彻底改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在广大农村吹起文明乡风,就要立起文明健康的“好规矩”。
“好规矩”有助于革除恶风陋俗。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就是要在广大农村建立好风俗、形成好风气。可在很多农村地区,一些陈规陋习、封建旧俗都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很难自觉、自主地退出历史舞台。虽然很多村民对此不堪重负、抱有怨言,但如果没有新规的进驻和良俗的确立,想要摆脱陈规陋俗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实现起来难上加难。因此,必须树立“好规矩”。好规矩,就是能引领文明新风尚的规矩,就是能受广大村民欢迎认可的规矩,就是符合农村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现状的规矩。有了好规矩,旧有的恶风陋俗自然没有了市场,也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好规矩”有助于提高自觉意识。在我国现阶段,相对于城市而言,广大农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事业的发展还是相对落后,由此,农民的文化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法律规范意识相对淡薄,很多人都没有养成遵规守法的好习惯,自律能力较差,很多时候容易犯错,各种矛盾冲突也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在村民中间树立“好规矩”,从而培养他们遵规守法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好规矩”才能让村民真正发自内心地去接受和拥护,有了群众基础,规矩才能立得住、行得开;有规可依、有规可循,才能逐渐培养起村民的自觉自律意识,共育好习俗、共营好乡风。
“好规矩”有助于和谐邻里关系。农村的生活和人际交往方式不同于城市,村民间的邻里关系要更为紧密、更为亲近。一切的老规矩、老传统、老村俗,其实说到底也都是基于人情关系而沿袭至今,目的仍在于通过这种礼尚往来,维系乡里乡亲间的和睦和友好。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一些原有的老规矩、老传统也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而变了味,炫富之心、攀比之风、拉拢之气,不但没有起到和谐乡里的目的,反而搞乱了传统、搞坏了人心、搞恶了人情、搞脏了民风。有了“好规矩”,人与人的相处就有了好的参照和约束,人们不会再因各种不良“礼数”而有所忧虑。好规矩让人际关系变得简单干净,让邻里关系更为友善和谐。
“好规矩”不以时间先后为标准,只以文明与否为考量。无论是旧有的宗族礼法,还是新兴的乡规民约,只要是有利于文明、有尊于道德、有合于法律,就是我们要倡行的“好规矩”。农村走上文明路要有戒尺、有底线,吹起文明风要有方向、有引领,唯此,新农村才会有新风尚、新气象。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文明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