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带头简办丧事,让大操大办从我这里停止。”彭阳县孟塬乡赵山庄村老党员陈全华说。他是全村响应《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倡议书》的第一人。在赵山庄村,像陈全华这样在《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倡议书》上签字的党员和村民还有80多人,移风易俗受到群众拥护。(3月1日新华网)
近年来,部分农村地区在办理红白喜事中,存在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压力,一些人家因此一夜返贫,给农村建设发展造成严重破坏,已经演化为一项社会性问题。要根除不良风气,就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关键要像赵山庄村这样,让村民唱主角,主动成为良好乡风的践行者。
每个农村的情况各有不同,有的地方彩礼价太高,有的地方人情事务多、随礼太重,有的地方铺张浪费严重、宴席太讲排场,各有各的状况。在开展移风易俗之前就需要向当地老百姓多征求意见,剖析不良风气的表现以及成因和根源,是由于缺少村规民约的约束,还是缺乏相应的监督、调解组织,或是需要德高望重的人带头。找准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对症施策,才更容易取得效果。
移风易俗需要政府的倡导与推动,但群众作为农村的主人,更应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一些地方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或者乡村促进会等组织,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乡贤能人以及村民代表参与,对乡规民约的执行进行监督,对发现的不良风气及时制止和纠正。同时赋予村民对乡风建设的发言权,进行乡风评议,让群众多提意见、找问题、建言献策,形成全村一股劲促进文明乡风的好氛围。
通过树立一批好家风的典型,宣传红白事简办的新变化,教育引导群众,将移风易俗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通过村内广播、村民大会、张贴公告等方式进行宣传,让讲文明树新风的群众得到表扬、面上有光,对不讲文明的群众进行点名批评、让其面红耳赤,能够起到很强的教育作用。同时将文明乡风给群众带来的实际好处宣传开来,比如红白事简办能给家庭节约多少开支等,有助于促进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随着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不良风气和陋习总体上得到了遏制,但移风易俗仍需久久为功,推动农村风气整体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能满足于短期的变化,只有始终坚持不懈,才能促进风气的根本扭转,让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真正浸润人心,彻底根除陋习之弊。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青岛文明网 2017-03-03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