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余志勇:问计于民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 作者:余志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8 录入:实习编辑 ]

11月14日,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征集2017年为民办实事意见的公告》。据悉,省委、省政府将在2017年继续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民办实事。(西部商报11月15日)

正所谓“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也就是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2017年将沿用2016年思路,继续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民办实事。笔者以为,此举无疑是通过问计于民,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所有党员干部打心底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坚守一心为民、干在实处的价值取向,在政绩观上把人民利益、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高标准,从而补足贫困人口脱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短板”。

心中有群众,才会有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高度自觉。其实,一直以来,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具体到《关于征集2017年为民办实事意见的公告》来说,把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围绕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短板,得出相关的政策、决策、行政、措施、办法等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继续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这样,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迫切希望办又有条件办的实事,科学合理地办好办实;真正让科学发展上水平,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在推动地域经济整体发展同时,为形成强大的民心民意基础和智慧力量源泉聚集力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纵观历史和现实,任何一次成功的改革都需要全民参与其中,都依靠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因为,只有了解群众现实情况和民生诉求,才能制定出好的改革实施方案。试想,如果在制定地方发展规划时,对民众的感受、关心的方案不闻不问、闭目塞听、刚愎自用、一意孤行。那么,制定的政策不但难以体现民意、实现民利,凸显民主、科学,更是所想非民之所想,所急非民之所急,所办非民之所需,所干非民之所盼。长此以往,就会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无形之中增添了一道干群之间“离心墙”。

当然,话又说回来,问计于民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从群众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各个层面各个界别的人群中吸取为政理事的智慧,从基层市井生活中探寻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的确值得一赞。但笔者愚见,问政于民也好,问需于民或问计于民也罢,除了要问得科学、问得实际、问得真切、问得关键外,更得落到实处兑现承诺。唯有如此,群众才会信任你,和你说真话、道真情;才能攻坚克难,啃下地方发展中的“硬骨头”;才能让所以群众为地方发展进言谏策,把发展当成自己家的事,毫无顾忌、全心全意地投身其中。

一言以蔽之。问计于民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这个真可以有。笔者相信,我们的地方管理者,只要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在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同时,把这些来自群众的智慧变成具有生机活力的在政策措施,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定能在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中,收获来自群众的满意和认可,获得点赞。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