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余志勇:结伙造假真是身兼数职惹得祸

[ 作者:余志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09 录入:实习编辑 ]

2015年4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检察院接到辖区阿署达彝族村村民实名举报称:有个别村民与征地拆迁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共同套取国家土地补偿款。由于线索反映问题涉及扶贫开发领域,事关群众切实利益,该院立即成立专案组,拟定初查方案,明确初查目的、方向、范围、方式、策略和步骤,经检察长同意后展开初查。(检察日报12月6日)

在经过专案组调查取证发现,本案造成结伙造假原因是存在三个漏洞:“一是征地工作结束后没有及时对调查表进行电脑备案,为修改、虚增数据提供了可能;二是征地工作人员在征地工作结束后没有及时在调查表上签字,存在事后统一补签的情况;三是调查表由个人保管,无人监督,埋下修改、虚增数据的隐患。”虽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张世梁等人之所以结伙造假,其原因是一人身兼数职,权力过于集中,拥有较大自由裁量空间,对资料收集、复核、统计、征地拆迁面积补偿的认定具有确认权所致。但笔者以为,结伙造假真是身兼数职惹得“祸”?

其实,近年来,类似骗取国家扶贫款、助学款、水利补贴等新闻不时出现在报端纸媒,更是一度被戏称为:厕所里面能生财、病死猪肉可圈钱、死人常领低保金、水利工程是财源等等如是。让原本是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倾斜政策,却成为个别地方领导干部眼中的“唐僧肉”,手中“金饭碗”,在层出不穷、手段翻新、“荒唐”套取国家补贴手段背后,着实令人唏嘘不已。单看本事件,结伙造假的手段可谓是“原始”“笨拙”,只要稍加核实,什么造假土地亩数虚增7倍、更改数据10人套取补偿200万就能一击击破,然就是这样不可能的事实,却让造假者“梦想成真”。看来,还真不能怪身兼数职。

那么,像如此结伙造假骗补就真的非无法破解?笔者以为,答案肯定是“非也”。关键还在如何堵住监管漏洞和减少管理隐患,不为贪婪小官留下了可乘之机。

正所谓,权力不论大小,职务不论高低,只要不受监督都有可能出现贪腐。为此,要遏制形形色色的弄虚作假现象,一方面得加大对权力的约束,限制可自由裁量空间;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拨款的审批、划转机制,严格把好划拨关;还得做到公开透明,对申报条件、实拨数额、使用去向等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让违规违法行为无处藏身。因为很多的造假、骗补,信息不对等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才导致享受补贴的“最末端”很难清晰地知晓;再者,还得加大查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人。或许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让结伙造假的几个步骤不能实现。既:有欺上瞒下机会,有内外勾结的条件,有利益实现瓜分可能。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面对结伙造假,是身兼数职惹得“祸”也好,是监督失职恶果也罢,光有一句权力监督是不能解决的。笔者相信,只要做好强化政策公开的制度性约束,做好行政和财政的公开透明,做好补贴政策落实到各家各户,再辅以对基层干部进行有效监督,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减少“骗补”可能。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