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租牛扶贫”就是扶贫造假

[ 作者:陈宇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25 录入:吴玲香 ]

不久前,为深入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委县政府探索开展了“比进度、看特色,比突破、看亮点”的“两比两看”活动。这样一场旨在激励大家在脱贫攻坚战中当先锋、作表率、创佳绩的活动,竟然发生了租牛充数、忽悠检查的闹剧。(中央纪委网站,7月19日)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是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近些年,为了实现2020年6000多万贫困户全部脱贫的目标,各地不断完善扶贫治理结构、优化扶贫工作管理,结合实际探索出了许多精准扶贫的方式和扶贫工作管理的办法。经过不断努力,合力攻坚,我国脱贫攻坚成效显著,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但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有害倾向和浮躁心态,诸如材料脱贫、数字脱贫、虚假帮扶、租牛扶贫等。

实际上,关于“租牛扶贫”的扶贫造假现象并非个案。前不久,在记者的一次走访调查中发现,一个地方政府急于出成果、树典型,在数字上动心思,大做表面文章,把一个普通养殖大户包装成“扶贫大户”,结果不但扶贫没啥效果,反而弄得该养殖户负债累累。归根到底,“租牛扶贫”还是务虚不务实的工作作风在作祟。

“假”字当头,误国误民。不可否认,当前基层扶贫任务确实很重,时间也非常紧,但无论如何地方政府务必要杜绝“虚假”和“浮躁”。如果扶贫仅仅靠表面包装、靠写假材料、靠编假数据来欺骗群众,欺骗组织,实现全面脱贫可能真的只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了,只能成为群众的笑谈。

“租牛扶贫”就是扶贫造假,它是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形象和威信的渎职行为。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牢记使命,从思想上、行动上统一到脱贫攻坚每一项具体措施的贯彻落实中,做到“学而求真”,务实不务虚,脱贫攻坚才能取得预期成果,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假政”,保障“精准扶贫”工作落实“精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全面脱贫。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新桥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