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在建设美丽乡村中藏富于民

[ 作者:蜀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27 录入:吴玲香 ]

四月江浙,满眼葱茏。余姚横坎头村的樱桃熟了,村里的农家乐挤满采摘的客人,停车成为“甜蜜的烦恼”;盛产毛竹的天目山周边,家家户户忙着晾晒笋干、采摘新茶。穿行在一个个“开门见山,推窗闻青”的浙江村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老百姓纯朴而温暖的笑脸。在他们眼里,绿水青山带来了好日子,“诗与远方”不在远处,就在自家门口。(新华社 4月25日)

15年来,浙江省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八八战略”中,以久久为功的作风,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不仅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得到了固化,而且在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中,拓宽了群众的眼界和增收致富的路径,激发了群众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激情。

浙江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要求把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计划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在坚守绿水青山中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拓宽群众致富路径,书写新时代美丽新农村的画卷,“诗与远方”就在家门口。

美丽乡村建设要守住生态底线。一个乡村有一个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不管是人居环境整治还是乡村振兴都消除大拆大建、先开发后治理的观念,而是要在坚守原始风貌中借助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因村制宜制定治理方案,科学规划山水田林路,在绿化、美化中把巩固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拓宽群众增收路径,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建设要从改变群众的观念着手。农村群众的生活习俗在长期中养成,既要有春风细雨般的思想教育,又要有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并整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四清三改”等项目,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调动群众改厨、改灶、改厕与危房改建的积极性,实现人畜分离,垃圾分类,集中清运;把环境卫生整治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在绿化、美化中藏富于民,为发展农家乐积累条件,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拓宽增收路径。

美丽乡村建设要强化产业支撑。乡村振兴的20字方略也把产业放在了第一位,因而要在巩固传统产业中培育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在提升科技含量中发挥群众多年积累的生产经验,容易形成拳头产品,维护原始生态。同时通过典型带动,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注入农事体验、采摘等内容,在提升农副产品升级中培育地域品牌,实现地增产人增收。

美丽乡村建设要强化乡风文明。要组织民间业余文化队伍结合文化下乡等活动,既传承历史文化,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环境整治、除四害、尊老爱幼的先进典型,养成讲卫生、爱环境、邻里互助的文明风俗。同时把村容村貌治理等纳入《村规民约》的内容,以红黑榜的方式,宣传先进,告诫观念陈旧者,激活群众实施乡村振兴的精气神,实现在绿水清山中藏富于民。

(作者地址:盐亭县金鸡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