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何江鸿:对县域食药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 作者:何江鸿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406 更新时间:2016-11-07 录入:实习编辑 ]

近年来,道县坚持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作为强化食药安全监管重头戏来抓,取得积极成效。2014年在湖南省“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中,道县排名全市第1位、全省128个县市区第8位,并被评为2014年湖南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被评为永州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道县成功创建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一、改革主要做法及成效

1.突出高位推动,精准设计方案制度。成立高规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坚持从优化顶层设计入手,着力加强对改革的研判和统筹,定好路线图、倒排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县委、县政府组建工作专班开展系列调研走访活动,安排专人收集、了解、借鉴外地改革的经验。县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食药安全监管及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广泛走访调研、多方收集资料、反复思考研讨,明确将食药监局、工商局、质监局“三局合一”,组建道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为道县人民政府24个工作部门之一,加挂道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道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2.突出高标引领,科学配置机构编制。对照改革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道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确定新组建的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设置15个内设机构,设立市场和质量监督综合执法大队、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检验检测中心2个副科级直属事业单位,并根据全县乡镇、街道区划及管辖情况,设置17个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所,同时加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牌子。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原则要求,充实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编制规模,坚持优质监管资源向基层和一线倾斜。目前,核定总编制214名,其中执法大队、检测中心和基层编制共达到175名,占80%以上。与此同时,持之以恒把监管触角延伸到乡村、社区,建立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报告制度,配备配齐585名信息员。下步,道县计划招聘一批乡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并把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3.突出高度融合,优化整合职能职责。我们按照“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要求,吃透中央、省市精神,切实将分散在各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进行了优化组合,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做到机构在哪里、职能和责任就延伸到哪里。通过改革调整,新组建的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划入了原卫生局承担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职责和原县商务局承担的酒类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组建了市场和质量监督综合执法大队,将原来对食品药品的分段监管变为综合统一监管,改变了食药安全监管“九龙治水”的局面,革除了过去多头管理的体制弊端。同时,坚持以不留死角、盲区为基本要求,与农业等部门无缝衔接,制定《道县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明晰食用农产品监管边界。在此基础上,并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经信委等部门联合制定《道县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部门协作机制建设工作意见》,构建部门高效通畅的协作机制,形成密切协作、配合联动的整体合力。下步,我们将积极主动向市、省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积极申报筹建道县综合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区域性的道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4.高效履责,统筹推进监管改革。为切实强化责任落实,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各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与各村(社区)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同时,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县政府绩效考核,年终严格考核兑现。在改革过渡期间,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四个最严”,坚守监管责任,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精准监管,确保各项工作上下贯通、前后衔接、运转顺畅。全县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没有突发群体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件,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守住了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实现了与新建机构各项监管工作的平稳过渡。2015年来,我县共查处食品药品案件169件,查获问题食品2209公斤,没收不合格药品2批次。创建放心米粉示范店47家,创建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5家,新雅园餐饮有限公司荣获2015年度全市唯一的文明餐饮示范店。特别是去年11月,我县成功破获涉案资金高达600余万元的特大生产、销售伪劣牛肉案,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6人,缴获注水牛肉1500公斤,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食药监管体制改革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目前,新的监管体制已经正常运行,但仍然面临许多突出问题:一是技术支撑缺乏。特别是我县检测中心亟待上级批复建设。二是投入保障不足。主要表现在执法装备滞后,执法车辆不足、陈旧老化,一线执法设备设施落后,影响和制约了监管执法效率。纪委、公安、安监等单位都有岗位津贴,但食品安全监管尚未设置岗位津贴,不利于调动基层监管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监管仍有空白。现有的监管力量不足导致监管还有空白,特别是农村自办宴席、工地食堂、流动摊贩、食品小作坊等存在安全隐患。四是融合还不到位。由于新机构刚刚组建,原来三个单位合而为一,工作人员在角色上没有完全转换过来,在业务、职能、队伍等方面还处在磨合期。五是上下体制不统一。目前,在市级以上的市场监管体制还是分开设立,“下合上不合”的特殊体制,导致不同程度存在政令不畅、合力不强、效能不高、人心不稳的情况。六是执法主体资格缺乏。现有执法人员仍然加持原有执法证件开展监管执法,影响正常执法。

三、工作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推进高效融合。坚持把改革融合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既要整合更要融合,突出在业务职能队伍“三融合”上下功夫。尽快缩短磨合期,明确职能定位,加速融合对接,切实履行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责。

2.进一步加强综合监管建设。积极构建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公众诉求、市场准入、执法办案等五方面为核心的一体化综合监管模式。按照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专业性综合性有机结合,创新优化监管制度机制,推动监管模式和方式手段由事后查处、被动处置为主向主动排查、预防为主转变,由重视终端产品监管向关口前移、实施全过程全链条监管转变,由分散化、碎片化监管向集成化、系统化监管转变。

3.进一步强化执法主体资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统一制发《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执法证》。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就当前执法主体资格问题要达成“不以诉讼主体资格问题判决案件败诉”的共识。积极寻求上级支持,建议统一设计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制服。此外,建议上级抓紧对《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作出相应修改,明确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权限职能。

4.进一步加大保障支持力度。一是加大投入统筹解决保障问题。建议省市加大对基层监管站所建设的投入力度,分批次推进标准化监管所建设,逐步解决基层监管所具有独立的办公场地。投入专项资金,采购急缺的办公办案设备、执法车辆等设施设备,改善执法装备落后的局面。二是强化技术支撑。请求省市大力关心支持,尽早批复道县检测中心建设,把道县建成区域性的道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三是核拨专项津贴。建议参照安监等部门,明确对食品安全监管员给予岗位补贴。

5.进一步提升监管队伍建设。一是尽快配强监管执法队伍。尽快选调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的知识型人才,充实食品药品监管一线,避免因人手少而造成的监管缺位现象。二是开展系统干部轮训。着重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特别是基层监管人员的培训,充实和更新食品药品监管专业知识,提高工作综合能力。三是发挥协管队伍作用。由县财政核拨专项经费到县食安办或各乡镇(街道),食药监管所负责协管员的培训指导,乡镇(街道)负责协管员的日常管理与具体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协管员足额发放工作经费。

作者系中共道县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县委改革办主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月刊《研究与决策》2016年第7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