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梅: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检验扶贫干部履职成效

[ 作者:杨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23 录入:实习编辑 ]

建桥修路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帮扶建房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发展产业共谋致富小康梦,脱贫攻坚是一件功在当下造福子孙后代的为民惠民利民工程。然而,我们会听到一些扶贫工作的负面声音:政策落实不公,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勾结谋取私利…..

负面声音缘何而来?近日中纪委网站公开曝光了325起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在实际工作有的驻村干部、乡村干部管不住自己的手和嘴,动了扶贫资金,成为扶贫“蛀虫”,加之以往贪污腐败留下的“后遗症”,导致群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竿子打翻”地否定全盘工作;还有的驻村干部工作态度或方式有偏差,政策宣传不及时、不到位,群众对相关扶贫政策理解片面,更有的不适应驻村工作而宣泄个人不满情绪,不当言行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当下,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切不可忽视了民情民意,要以“零容忍”的态势及时纠偏发现的问题,也要正视贪污腐败“后遗症”,因为那些“老虎”、“苍蝇”的昭彰罪已恶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利益,伤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给老百姓中留下了“干部就是官,是官就会贪”的先入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铁的意志进行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致力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重塑勤政廉政为民的公仆形象,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示范,特别是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各级扶贫干部,与老百姓近距离接触,其行为做派直接落入群众眼里,他们不仅肩负脱贫攻坚的重担,更是代表党委政府的“形象大使”。精准扶贫始之于民,惠之于民,只有群众满意了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得好,因此,要摒弃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更加严格的自我要求、负责的工作态度、务实的作为作风投身到脱贫攻坚大会战。

守住“高压线”,做群众满意的“清官”。要牢牢树立“权为民所用”权力观,正确行使脱贫攻坚这一中心工作赋予的“权力”,确保脱贫攻坚“在阳光下运行”,将脱贫攻坚真正当作生命工程、良心工程落实,自我约束、廉洁奉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杜绝以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等形式,坚决防止贪污挪用危房改造款、土地征用补偿款,补助款、救助资金等专项资金、民生资金,谁都不动群众的“奶酪”。

争做“业务通”,做群众满意的“能官”。积极钻研学习业务,准确采集扶贫数据,正确宣传扶贫政策,为当地党委政府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营造良好氛围;公正落实扶贫政策,科学规划发展前景,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出谋划策找出路;协调开展农技培训,发掘培植带富典型,让群众做精准扶贫的“明白人”,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党群干群一条心共同致力脱贫重任,早日实现小康梦。

当好“贴心人”,做群众满意的“好官”。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责任,把脱贫任务当作真正的事业,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驻村工作,说农家话、吃农家饭、办农家事,摒弃养尊处优,吃苦耐劳接地气,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尽心尽情尽力为群众服务谋发展,掌握致贫原因,弄清脱贫愿望,做好扶贫发展规划对接协调,人在岗心系责情为民,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取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真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作者单位:临沧市临翔区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