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纪委加强基层“蝇腐”惩治,要求村干部及其近亲属享惠民政策必须公示,多渠道公示,可以通过村务公开栏、聚居点公示栏、广播、电视、短信、微信群、QQ群等方式,查看村(居)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享受惠民政策的情况。(8月29日 新华网)
反腐工作从“攻坚战”转入“持久战”,反腐重点转向基层,基层“蝇腐”成为纪检监察部门查处重点。基层干部,天天和群众打交道,上层决策能够不折不扣落实下去,最后一道关口就是村干部,他们是落实政策的最后一道关卡。村干部作为上传下达的中间者,起着桥梁纽带作用,一是将上级政策宣传到群众当中,二是把群众最真实地声音反映给上级领导,为决策部门提供最真实地依据,避免闭门造车。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中国自古以来有这样的古训,是因为在某一范围内可以成为“头”。村干部看似干部中最低一层,手中却掌握着很大的权力,本村的低保、优惠政策、享受低保等,村干部不说是有着决定权,至少有着很重要的建议权,这也给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当前农村低保评定等都是进行公开全村投票,应该是很公平公正的,但是在其他优惠政策的享受上就有可操作的空间,所以重庆市渝北区纪委要求公开村干部本人及其配偶,以及户籍关系在村干部任职村的父母、岳父母(公婆)、子女、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享受惠民政策的情况,是有理由的。
加大对享受惠民政策任信息的公开,是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重要方法,也是惩治“蝇腐”的重要手段。村干部说大一点,掌握着全村群众的“生杀”大权,谁能够享受、谁能够享受多少,村干部都能最终来权衡决定。近水楼台先得月,再加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情关系社会,将政策倾向于自家亲属,也是人之常情,情理上可以理解,但原则上不能原谅。村民的态度反映村干部工作的成效,晒出享受惠民政策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这晒的不仅仅是亲属享受惠民政策情况,也晒的是村干部的一本廉洁账。真公开才有真说服力,拍胸脯、做承诺,都不如交上的这一张信息单。
基层小腐,金额虽不大,影响却极坏。直接侵害了群众利益,伤害了群众感情,破坏了干群关系。特别是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也在进一步加强,扶贫正式面对广大农村,是最需要帮助的地方。贫困群众的“救命钱”,必须要一分不差地交到每个人手中,这最后一环出了岔子,前面所有的工作都付诸东流。对于敢打扶贫资金主意的人,更是要重处,绝不手软。
寻求绝对的公正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追求更大的公平公正,从干部自身管起、从干部身边的人管起,这是管好干部手的有效措施。敢晒敢曝光不仅彰显出干部廉政的决心,也体现着基层风清气正的环境。
作者地址:甘肃天水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