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央纪委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部署,通过开展多轮次、滚动式重点督办,督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日前,中央纪委对第一批重点督办的9起典型案例进行了公开曝光。(人民网 08月02日)
个别无视中央要求的领导干部,对纪律完全“不放在眼里”,认为天高皇帝远,根本就不会查到自己头上,于是在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玩起了“猫腻”行为,随意贪占扶贫资金、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问题时常发生。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曝露个别干部纪律观念淡薄,私利倾心,不管什么项目都想去揩一点油,而且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严重干扰了扶贫项目的实施。深思各种腐败行为的缘由,这给了我们“三要准则”的启示:
一要突出规矩意识。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定的规矩。《党章》明确规定“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的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为此,基层单位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化党纪党规和系列讲话的学习,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是一场政治任务,更是一场改善民生的攻坚战,管好用好扶贫资金,为贫困群众谋福利是我们应尽职责,用党纪党规管好贫困群众的“救命钱”。
二要突出奉献意识。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中,基层干部是要付出艰辛的代价以至生命,焦玉禄在艰苦的工作环境,带领兰考儿女治沙改变生态环境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成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四川雅安的7名干部在扶贫途中,因遇泥石流献出了珍贵的生命,这一切犹如正指数函数,他们以自己的辛苦指数去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为此,在扶贫工作要引导基层干部自觉对标先进,克服私心,以奉献的精神,一步一个足印做实脱贫攻坚工作,让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三要突出挥警示效应。基层纪检监察部位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常态化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切实加强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一方面在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法纪教育,进一步提升自我约束的能力,压实扶贫资金监管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扶贫领域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查处力度,做到快查快处及时发布处理情况,除了像中纪委在网站上公布外,中央、省、市、县新闻媒体也应刊载,各级纪委也要把查处的扶贫领域的违纪问题和腐败案例,作为干部日常教育的教材,形成持续震慑,发挥警示效应。
作者地址:四川省盐亭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