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基层风气的优劣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两学一做”教育成效反映的晴雨表,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成败。做好基层风气建设这篇大文章,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才能真正让党的建设深根固抵、本固枝荣。
十人树杨,一人伐杨,则杨不复也。
做好基层风气建设这篇大文章,务必要重视基层风气问题。基层党组织担负着树立形象的特殊使命,一个支部一盏灯,一名党员一面旗,基层党组织作风优良,基层党员廉洁奉公,就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戴。反之,就会让党树立起的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轰然崩塌,让群众失望。做好基层风气建设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副标语,不能浮于表面,不能流于形式。只有高度重视基层风气问题,真正把作风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期工作和基础工程来抓,才能为基层风气建设这篇大文章定好基调。今年时值基层换届选举年,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都转移到换届选举上来,但是,切莫忽视了对基层作风的建设。反而,要在选优配强班子筑牢基层组织的同时,加强对基层风气的重视,给换届选举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基层环境,从而扎实有序地推动换届选举工作,真正选出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能力突出、富有活力的基层骨干党员队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做好基层风气建设这篇大文章,务必要摸透基层风气情况。基层风气建设不是听汇报、看材料那么简单,它不是空有想象的“纸上谈兵”,而是荷枪实弹的“实战演练”。因此,摸清吃透基层风气情况,找准找全存在的问题,才能为接下来对问题的逐个击破奠定良好的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摸透基层风气情况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以群众为核心,找准切入点,发挥好调研这门“基本功”,扑下身子真听真看真感受,聆听群众真实声音、详看群众真实情况、感知群众真实情绪。尤其要警惕调研过程中的不愿、不实、不深之风,切忌冷眼旁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有“身入”基层、“心到”基层,真话才能听得到、问题才能把得准、招数才能谋得实,才算把基层风气的基本情况摸清吃透,进而为做好基层风气建设这篇大文章埋下伏笔。
铁腕肃清排流毒,风清气正诗正扬。
做好基层风气建设这篇大文章,务必要肃清基层风气流毒。近年来,我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构成了党的教育“三连环”。这个“三连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效促进了基层风气建设的扎实推进,使得基层风气得到明显改善,基层蔚然成风。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了“在位不在岗”、“走读打白条”、“坐等上门多”等基层风气流毒的“回暖”和“升温”。浊气流毒一日不除,就会侵蚀党的肌体,恶化党群和干群关系,进而失去民心,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要用铁的手腕,钢的态度,铬的决心来肃清基层的不正之风。根据调研摸排的情况,对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精准打击”,确保不遗不漏、一针见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做基层风气建设这篇大文章的时候行文如流水、落笔若有神,才能保证经过字斟句酌之后一篇有血有肉、清风扑面、饱含诗情的基层风气建设大作初稿的问世。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做好基层风气建设这篇大文章,务必要把握基层风气导向。古语有云:毫末不扎,将寻斧柯。切忌不要认为肃清基层风气流毒之后,基层风气建设就大功告成了。我们必须警惕的是一阵小小的不良风气都可能掀起惊涛骇浪,都可能使我们千辛万苦建设的基层风气之堤溃于蚁穴。随时把握基层风气导向才是基层风气建设这篇文章的文眼所在。要善于调动“千里眼”和“顺风耳”,随时监控基层风气,把握风气导向,要学会见微知著,善于从事情的苗头来分析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同时,要杜渐防微,发现任何不良风气的苗头及时掐灭,确保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防止不良风气在基层扎根形成一种不良的基层文化,指导和影响基层干群的思想和行为,从而造成更大的伤害和损失。只有把握好了基层风气导向之后,基层风气建设这篇大文章才算润色添彩真正出炉。
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俗语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截止2015年底,党的基层组织441.3万个,比上年增加5.4万个,我们务必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做好基层风气建设这篇大文章,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