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周翠翠:三挂钩书写第一书记成长路

[ 作者:周翠翠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17 录入:实习编辑 ]

如何攻克这个“难”?河南在因村派人上狠下功夫,选准派强第一书记,组织舍得出人,帮扶舍得出钱,第一书记舍得出力。据统计,2015年8月,河南共选派12332名优秀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实现所有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全覆盖。如今,第一书记遍布河南各个角落,脱贫攻坚干得热火朝天。(新华网 2016年6月14日)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精准扶贫工作中多次强调“因村派人要精准”。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只有选准派强第一书记,才能推动脱贫致富工作取得成效。其实,第一书记的成长正如写字一样,要有规矩、有原则、有制度、有保障。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扎实才能书写出精彩的人生,也只有成功树立“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意识后,才能更好地成长。

一是与干部任免使用挂钩。对“第一书记”在岗情况、履职情况等具体细节进行严肃考核,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考核机关要以书面形式要求整改,被考核的“第一书记”必须也以书面形式反馈整改情况,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第一书记”要进行约谈,并计入干部个人档案,作为日后干部考核提拔的重要依据。

二是与物质奖励挂钩。对“第一书记”的评定分为几个等级,获评不同等级的“第一书记”,其津贴奖励都将“区别对待”。比如,对年度考核确定为“优秀”的“第一书记”的,可以参照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奖励标准,在第一书记的专项经费中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是与选派单位年度党建工作考核挂钩。“第一书记”从原工作单位下派到村,这并不代表选派单位就可以当“甩手掌柜”。其对选派人员的素质、责任意识以及最终的作为都有倒查责任。换句话说,选派单位必须担负起监督责任。所以,选派单位必须确保单位派出的人在村上能干实事、办大事。

一言以蔽之。“第一书记”在成长过程中,要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骄傲自满,多一些谦虚谨慎;少一些敷衍塞责,多一些坚持原则。只有在生活中、工作中都严格要求自己,处理好与老百姓的关系,才能在自己的成长中打牢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老百姓致富。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