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石路:让更多年轻人记住乡愁

[ 作者:石路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13 录入:吴玲香 ]

对故乡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谁不爱自己的故土家乡?乡愁,就是一份浓浓的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在不同人的脑海里,乡愁是门前那条清澈的小河留下的儿时嬉戏声、是村头那棵高大而长满浓密叶片的老树下玩耍的追逐身影、是田头大伯讲述的一个个过去乡下有趣故事的回味、更是一家人在宅基前场地上坐着板凳围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总之,乡愁是抹不掉的一缕芳馨、挥不去的一份刻在心底的永久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强调,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时下,新农村建设在中国梦引领下,在各地蓬勃兴起,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成为重要内容,各种人才成为农村工作迈步向前的关键要素,则年轻人是不可或缺又十分可贵的一支生力军。

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少农村地区年轻人少之又少,有的因上学、参军、结婚等因素离开了,有的因赚钱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走了,也有的因莫名缘由不想呆在农村漂游在外;因此不少农村成为空心村,村里除了老人多外,就是孩子,农村建设力量严重缺乏。就是比较发达的沪郊农村,也不同程度存在空心村现象,农村发展因的因素陷入尴尬。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传统的跳农门思想外,还有个别农村组织没有很好地发挥年轻人的作用;特别是对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缺少关爱、引导与重用,使他们感觉有力使不上,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青春是美好的,乡愁是难忘的。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在广袤的农村田野上一展身手,在新农村建设中成为主角?除了相应的人才政策、农村建设项目吸引人的地方外,乡愁也是一帖极具针对性的良药。让那些土生土长的当地年轻人带着一份浓浓的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回到故乡描绘蓝图、成就事业;让那些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科技人才在利农惠农的大舞台上尽情挥洒、谱写华章。对此,各级农村组织围绕发展、记忆乡愁这个主题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笔者建议,首先,可以在农村中广泛开展故土情、故乡美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与广大农村年轻人交实底、讲实情,并听取他们的真知灼见;其次,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绘制一份符合实际的发展蓝图,让年轻人想干事、有事干、干成事;再次,建立故乡主人翁机制,为乡愁增添新内容、新故事、新情景。这样,乡愁作为一种农村文化,必然会聚集更多的年轻人,在沃土上开创出绚丽夺目的农村事业新境界。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东方城乡报》2016-05-12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