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海晶:让年轻干部在乡镇成长为一线人才

[ 作者:海晶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13 录入:实习编辑 ]

连日来,人才,成为自上而下关注的焦点。上到中央,下到乡镇,各级党委无不引起高度重视。作为一名阅历不算深的乡镇干部,笔者就如何让年轻干部在乡镇成长为一线人才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乡镇年轻干部大都是通过公考,历经层层选拔进入基层,工作生活在一线前沿。他们面对的是经济环境相对落后的农村,服务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群众;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多元化工作,涉及的是多种多样的政策法律法规。他们拥有的是较高的学历、敏捷的思维和较强的适应力,缺少的是系统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基层经验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所以,平台发展是希望,学习实践是基础,培养锻炼是关键。

精准施策,为乡镇年轻干部提供个性化发展平台。乡镇党委要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量身定制培养计划,明确培养方向,确保年轻干部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专业化人才,还是综合管理人才。同时要建立导师库,根据需求安排经验丰富的导师,一对一指导,不仅指导党的理论知识、岗位专业知识,更要搭建年轻干部实践的平台,以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应变处理能力,真正实现在发展平台上成长。

因地制宜,为乡镇干部创造学习实践的良好环境。学习永无止境。年轻干部阅历尚浅,需要给予方向性指点,明确阶段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以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要培养年轻干部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中的主动性,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如读书分享会、演讲比赛等,让年轻干部之间多些交流、多些分享,在互动中增长见识。要培养年轻干部在学习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学以致用的能力,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要培养年轻干部扎根基层的思想、服务群众的观念、开展农村工作的能力,真正的有时间和机会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事实、扎实调研,而不是整天待在办公桌前冥思苦想;培养他们面对当前农村矛盾纠纷多、群众意见大等复杂的形势,能够妥善解决农民切身利益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向,对乡镇干部实施长期系统的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存在“务虚不务实”、“下村走走看、工作等等干”现象时,要对其进行工作作风教育、下乡工作指导;年轻干部存在“请、吃、喝”现象时,要对其进行防腐拒变能力的培养,增强廉政意识和自律意识;年轻干部存在“老好人”、“逃避”主义时,要培养其在歪风邪气面前的浩然正气,在困难环境的昂扬锐气;年轻干部只会写,不会说,或只会讲,不会写时,要培养其写作能力与沟通能力,更要培养临机应变、从容面对的能力。

年轻干部成长是一个长期学习、实践、锻炼的过程,基层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引导、历练、校正的过程。要将年轻干部培养成才,离不开乡镇党委良好环境的创造,更离不开年轻干部自身的努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