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苗凡卒:基层治理改革要多听基层声音

[ 作者:苗凡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18 录入:王惠敏 ]

怎样才能搞好基层治理改革?思路和办法可以很多,但不管用什么思路和办法,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要有基层视角和基层思维。

怎样获得基层视角和基层思维?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多听来自基层的声音。为了听到来自基层的声音,马兴瑞书记不仅多次到基层进行专题调研,还曾在一个月内,召开三次座谈会,分别听取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委书记和各区区委书记、新区党工委书记关于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意见。所以,要完善基层治理,一定要放低身段,多听听基层的呼声,多体会基层的感受。唯有了解基层,才能让基层治理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改革基层治理,不能只管上级部门的感受,不顾基层的感受。这些年来,一说改进基层治理,往往带来的是更多的会议,更多的检查,更复杂的材料,更苛刻的考评,更严格的验收,让基层工作人员疲于应付,至于这些做法接不接地气,对基层服务有多大的改善,常常不是“上面”关注的重点。所以,基层治理,一定要多听基层群众和基层工作人员的感受,不要无休无止地做加法,不要搞那些看起来很美,但对改善治理帮助不大的花架子。

改革基层治理,一定要打破条条块块的分割,基层事务项目众多,内容庞杂,如果什么都强调专人管理,建立专门队伍,就会陷入人员不断膨胀,但仍然人手不足的困境。现在,几乎所有的街道、所有的社区,都在喊人手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增加人手是一个办法,打破条块分割也是个办法,有些地方已经探索出一些不错的做法,坪山新区试点的“织网工程”把全区分成几百个网格,400多名网格员一人一格,身兼数字化城管、安监、计生、出租屋管理等多项管理和服务职能,真正实现了“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管理模式。

改革基层治理,一定要让基层拥有一点事权和财权。华为掌门任正非有句名言:“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现在,基层“听得见炮声的人”不要说决策,反而面临着权力不断上收,基层的大事小情都要层层上报,逐级审批,决策链条过长,办事程序过多。从本报记者的调查来看,街道这一级只有“养犬证”说了算,权责很不对等。其实,完全可以适当下放一些事权和财权给基层,让大家省出点和上级打交道的时间,去好好服务基层群众。

改革基层治理,应该建立普通公务员基层轮岗制度,既缓解基层人才的短缺,也让更多的公务员熟悉基层。现在,很多知名企业总部招收管理培训生时,都会让这些未来的管理者到基层轮岗,熟悉一线业务。可是,在我们的党政机关,只有当到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才会被交流到基层当领导。其实,各级党政机关完全可以像一些大企业那样,在公务员招录进机关之后,先去街道甚至社区工作一段,用亲身经历获取基层视角和基层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整个干部队伍对基层治理的感情和态度。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深圳商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