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谭晓飞:党内创新构建党员“心常态”

[ 作者:谭晓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6 录入:吴玲香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针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热议创新发展理念。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代表建议,高校要多做原创研究,抓住科技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要素与国家、企业的所急所需,强化国家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技术研发,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科技问题;中国文联副主席迪丽娜尔·阿不都拉代表认为文化创新引领民族交融,创新是保持传统的最好途径。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武维华委员建议,要注重人才团队建设,理顺科技人才成长链。其他代表也对创新在不同领域表达了重要看法。

笔者认为,创新是发动机,各行各业都要需要创新,党内更需要创新,通过党内创新,才能更好的构建党员“心常态”。

改革也是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通过开展党的制度改革,不仅能够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党内组织生活创新。 党内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现在有些单位党组织生活仍旧停留在老办法、旧模式上,载体形式单一,效果差,严重影响了党的进步和发展。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创新。通过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创新,不仅能够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更能增强党内凝聚力、战斗力。

党员服务群众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不是作秀,是要党员干部下基层,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解决他们的难处,切实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为人民服务不限时间,有些党员工作时间下基层,下班时间一到便回家,这种“时间观念”完全影响了为人民服务的质量。笔者认为,党委下基层要不限时间,要全天候,要唤醒党员8小时以为的党员身份,号召党员“无时间观念”的为人民服务。

党内创新做的好,党员战斗力才会更强。中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的进步更离不开创新。党内创新不仅要成为新常态,更要成为党员“心常态”。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委改革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