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蒲高蓉:让失责逐渐成为一种历史

[ 作者:蒲高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7 录入:吴玲香 ]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近日,福建省纪委九届七次全会上,各设区市市委书记和平潭综合试验区党工委书记向全会述廉述责,接受省纪委委员测评。根据测评意见,述廉述责对象将在1个月内上报整改方案,半年后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并作为下一年度述廉述责的报告内容。市委书记在省纪委全会上述廉述责,是福建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一项有力举措。(人民网,122日)

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只有全面合理地问责,才能更好地让失责行为逐渐消失,甚至成为一种历史。福建省通过问责创新,让不作为领导干部“红脸,出汗,排排毒”,这是一剂良药,让失去了主体责任意识的领导干部及时醒悟,让他们充分意识到,有作为,善作为,勇作为才是新常态。

问责力度加大,问责效果显著的关键是福建省的积极作为,我们不难看出,福建省在推动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包括明晰制度、创新载体、追责问效等举措,将“两个责任”持续深入推进,让正能量培育形成,让有作为行为形成一种自觉。这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也说明了在当前经济新常态条件下,唯有创新才能推地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当前反腐败斗争正面临着拐点,反腐败阻碍因素增多,压力大,任务艰巨。不少地方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整体来说,效果不显著,问责难免流于形式,既造成了资源的新浪费,也不利于正风肃纪氛围的真正形成。福建省在问责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向我们证明了创新方法是一个好出路,更为重要的是福建省敢于动真格,让动真碰硬成为一种日常行为。

事实上,我们反腐败斗争工作十分艰巨,不少利益集团害怕动真碰硬触及自身利益,不愿意或不积极主动地开展问责管理。这其实是纵容了部分不作为领导干部,没有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组织纪律的威慑力以及对组织的敬畏感,这是十分不利于深化落实党风廉政责任的,在执行党的政策或决策面前打了折扣。不利于党的决策部署,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这说明了问责是做好一切纪检工作的基础,要敢于并善于将问责作为一种新常态。

(作者单位:北川羌自治县都坝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