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本忠: 宜都宋山生态农业观光园见闻

[ 作者:王本忠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09-18 录入:13 ]

原题:宜都版图上又一副美丽的画卷

——宜都宋山生态农业观光园见闻

仲秋时节,笔者来到宜都宋山生态农业观光园采访,被这里建设者们的执着精神和事业热情所感动。

宋山,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宋山是一座“香山”。这里檀香扑鼻,四季花香。景区有千年垂枝银杏、百年桂花、十万松涛林、百亩“方向竹”,森林覆盖率达到100%。

宜都市宋山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鄂西南部,东临宜都城区12公里,南望清江2公里,西距长阳城关25公里,北近宜昌市城区30公里,处在连通宜张高速,宜岳高速的咽喉要塞。

相传东汉时期张飞任宜都太守,常过江到宋山游览,并在宋山操练骑兵,张飞骑马经过的山岭被后人传诵为“”跑马岭”,并传下“纵马高山岭,足底腾白云,飞跃下山寨,呼啸似虎鸣”的经典诗句,在操练骑兵时期,由于兵士饥饿难耐,偷吃农户地里的包谷,张飞治军严明,闻讯大喝一声,翻身下马,右手举鞭,右脚跺地,由于张飞天生神力,力大无比,居然在石板上留下了深深的一个脚印。而被后人传诵为“跺脚石”。张飞虽一介武夫,却也粗中有细,相传在“”月亮湾”,张飞见此景甚好,将战马栓在一块石头山,曾在此开怀畅饮,对酒当歌,给后人留下“拴马石”一景。更相传天佑蜀国,曾在宋山出现一只“金乌龟”,张飞命人找寻未果,给后人留下一大悬念。

古人给宋山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记忆,这个农业生态园将还原以上经典景点,留给子孙后代。

宋山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由龙祥集团和湖北荣兴农业公司投资创办的。

据了解,他们这些人中,有的是当兵转业的,有的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有的则是干营销的,来自于湖北各地,原来他们从未干过农业,也很少了解农业。

当我问起你们怎么想起要投资农业这个弱质行业的问题时,公司的副总周锡颂说:“我是看了中央一号文件和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总觉得农业、农民、农村是我们国家的主要问题,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领域,于是就萌动投资生态农业开发这一动意的”。

宋山生态农业观光园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园区分为设施农业区,田园风光区,农作物园区,垂钓区,水上乐园区,水果采摘区,农家四合院,养老度假区等8个功能区。

这个观光园项目计划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内容规划占地280亩,计划投资约1.1亿元,二期为远景规划,占地1500亩以上,计划投资约8000万元,工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十四项:

一是《子墨山庄》。子墨山庄前身为宋山冲村六组“”刘家大院“,占地10亩,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风格为徽派建筑四合院,是宋山生态观光园的标志性建筑物,设有大型会议接待室,标准间客房,一楼设有大、中、小型包房棋牌室。山庄后院设有各种健身器材,院内林荫步道铺以鹅卵石,为游客按摩足底,设有纳凉石凳,石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实为天然氧吧。前院设有乒乓球台,夜幕降临,院内、广场灯火辉煌、美妙绝伦的广场舞音乐响起,周边群众蜂拥云集,翩翩起舞、气氛热闹非凡。山庄特色餐饮为“宋山十大碗”以及特色农家菜。延续传统民间习俗。堪称”舌尖上的宜都”。

二是《垂钓场》。改造、完善2500平方米的鱼塘,形成循环水源;建休闲长廊,供游客历练身心;开展休闲垂钓,让游客带家人及朋友自助自食,颐享天伦。

三是《柴火灶》。柴火灶建在临主公路旁二层。第一层临垂钓场旁设柴火灶,第二层面朝公路为商业。游客可自助、自购、自烧自考各种鲜鱼及各类生态畜禽。

四是《水上乐园》。改、扩原有近20亩水面的水库,四周修人行道,护坡,部分池底硬化,完善休闲用房和场坪的建设,购置水上游乐设施设备,建标准化的水上乐园及天然游泳池,在宋山半山坡引天然泉水,供游客在此水上荡舟、冲浪、池中戏水。

五是《桂花树园》。园区38亩用地,用于栽种桂花树苗,以及培育现有已经成林的桂花树林,现有已成林的桂花树栽植约10一15年。树径平均20公分以上,经营采取对外销售、观赏及爱心责任树领养等形式。

六是《柑橘采摘园》。将80亩柑橘园提档升级,采取公司加农户的联营模式,对外开放,游客可休闲观赏、自助采摘,游客可领取爱心责任树。供游客家人、朋友小长假、礼拜天体验农耕农作,陶冶情操。

七是《桃园》。实有32亩用地,栽种桃树。供游客桃花观赏,桃园采摘,使之心旷神怡。

八是《梨园》。将18亩用地全部栽种梨树。供游客观赏采摘,回味无穷。

九是《杏园》。用1.6亩地,栽种本地沙杏树。

十是《盆栽园》。用5.8亩地栽种盆景、樱花、紫薇花、菊花、梅花等优良品种,游客到此后四季赏花,时时如春,留恋往返,乐不思蜀。

十一是《生态松林保护园》。将原有约18亩已成林的松林地进行改造、完善,维护原有成片野生保护。供每年4-8月约1000余只白鹭在此栖息、供游客观赏。

十二《是生态养殖基地》。规划20亩山地,新建1200平方米房屋建筑的生态放养养殖基地,年养生态土鸡约10000只,养羊100只,供游客选用正宗土鸡及鸡蛋,品尝我国南方土种山羊的美味。

十三是《蔬菜采摘园》。用10亩地种植各类新鲜蔬菜及其它纯生态农副产品,供游客自选,自采,自助,自食。并建约300立方米的沼气池,满足园区种植基地的生态施肥及用电照明。

十四是《生态养老院》。规划修建约6500平方米的高档生态养老度假中心及1500平方米的高档生态休闲养生度假会所,完善度假中心设施配套、供老人琴棋书画,唱歌跳舞,健身娱乐,提供部分菜地供老人自种、自食绿色无公害天然食品,使老人自娱自乐,颐养天年。

据该公司的法人代表龚德华介绍,项目建成后,将从三个方面带动宜都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可以促进该市农业产业提档升级。通过农业生态园的引领,全市32万亩柑橘、10万亩茶叶、5万亩养殖水面平均可以增收20%以上,可创造社会效益3.2亿元。二是可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合作社、基地和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将"单打独斗"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把分散的生产要素聚合起来,建立新的规模经济,让农业增小、农民增收。按一二三产业平均提高效益25%计算,年可增收1.8亿元以上。三是可以带动宜都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可以提升农家乐水平,促进其朝现代、生态、文明方向迈进,按每年增加接待人次3万人测算,年可增加收入3000万元。

当谈及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时,公司执行经理陈俊介绍说:我理解有这样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和方向。生态观光农业是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的必然途经和重要平台,发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原本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温饱,生态农业则以生态观念、生态理论、生态方法来规划建设。同时,生态农业是解决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奠基性工程。

二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已进入以城市生活为主体的时代背景下,日益庞大的城市市民群体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日益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需求。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成为城市化和现代农业生产进程中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措施。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不可脱离人类文明而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城市,根基在农村、农业。现代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四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建设时要握好三点:第一,有赖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实现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根本保障;第二,要依靠政、商、民、技的通力合作,发挥体制优势。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勇于担当,进行卓有成效的组织协调,为生态农业顺利推进提供重要保障;第三,建设用地调整,分为城乡之间建设用地空间转换和数量调整,对土地收益合理使用。

看到、听到和想到的是:宜都版图上又增添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建设者们的无声誓言如洪钟斑地震撼;未来的宜都农村将更加的美丽无暇!

作者单位:宜都市委农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