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陆城街道头笔社区有6个居民小组,现有居民1806户、3939人。近几年来,社区党委以人为本,实现民主化管理,带领党员、干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收到明显成效。2017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27.9万元,现有集体资产总值1.95亿元,一个人均耕地不足0.1亩,70%居民都是被征地农民的村改居社区,实现了农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去年受到湖北省农委的表彰。
四种方法实施
认识问题得到解决,有了平台之后,头笔社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及优势,确定了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四种方法。
出租土地增收。头笔社区位于宜都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陆城的南郊,东至城河大道延伸段与中笔社区交界,南至宜都市工业园区与十里铺村相邻,西至五宜大道与红春社区接壤,北至园林大道,版图面积2.31平方公里。近几年,因城市骨架的扩展以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需要,头笔社区被征用土地达到1200余亩,以前按照常规的办法,不论是城市建设项目征用土地,还是招商引资项目征用土地,都是按照统一规定的价格将土地一次性出卖,所得到的征地款在补偿给农户后,社区从中获得每亩几千元的收益,其土地从此改名换姓了。社区每亩几千元的土地收益,有时候把征地协调费用一处理就所剩无几了,相当于集体土地没有了,也没给集体带来实际收益。因此,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要满足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又能够给集体带来不断的收益。该村通过多方考察、科学论证,考虑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土地增值的空间巨大,决定改出卖土地为出租土地,除城市建设等国家项目征用土地外,属于商业用途需在该社区占用土地的,不再实行一次性出卖土地的办法,而是将土地出租给企业(业主),村集体从中获得租金收入,土地所有权永远属于村集体,其土地租金则是社区一笔源源不断、持续增长的经济收益。近几年共出租土地54亩,年收入50万元。
出租场地增收。近几年宜都在发展大项目、办大企业的同时,一批小微型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急需扩大生产规模,但受政策及其他条件的限制,他们又不具备条件征地办厂,若有现成的场地出租,必将成为他们的首选。社区通过调查发现,出租场地不仅有市场,而且租金收益也比较可观,为此,他们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对外出租场地。翰林华庭项目刚启动的时候,社区多次找市政府协商,市政府最后同意社区以土地换资产,建设翰林华庭项目。该项目招标后,因翰林华庭项目原址是丰店市场,很多居民在此租店铺做生意,以此为生,所以很多居民开始都不愿意搬走,搬迁难度大。社区多次召开“两委”班子会和居民代表大会,宣传建设这个项目建成后对社区的好处,因原丰店市场社区经营不善,很多代表都不相信这个项目建好后会给社区带来巨大的收益,书记现在“两委”班子会上统一思想后,多次在代表大会上给代表们谈心、做工作,得到了代表和党员们的全力支持。 “两委”班子和部份代表组成专班,在炎炎夏日一个商铺一个商铺的做工作,都亲自动手帮租户搬家,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终于所有的租户都搬走了,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现翰林华庭我们有7000㎡的商铺,都以招商出租,每年可为社区带来180万元的经济收入。
出租房屋增收。头笔社区的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房屋租金收入,现在产生效益的门面有尤家苑A区(约3200㎡),尤家苑B区(约7000㎡,)翰林华庭(约7000㎡),丰店建筑仓库(约8000㎡)。2012年在兴建尤家苑A、B区时,社区是抓住了33、35号路修建的机遇,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规划了尤家苑商业一条街项目,即建设尤家苑A、B区商铺围绕35号路北段形成尤家苑商业街,设计占地32.25亩,其中A区新建一栋15+1层、四栋6层156户、建筑面积17976㎡的安置还建房,配建建筑面积6766㎡裙楼及2层商业门面36个,B区先建1栋4层、商户129个、建筑面积14784㎡的商业中心和3层建筑面积20283㎡的商业门面61个,估算总投资8052万元。
强化管理增收。头笔社区过去发展村办企业时留下一些闲置的厂房及土地,但由于没有重视、疏于管理,这些闲置资产没有发挥任何效益,反而随着时间在慢慢流失、损坏。眼看着这些资产闲在这里不断受损,头笔社区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通过认真分析,多方征求意见,认为社区目前没有能力来盘活这些资产,应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老板来投资,把闲置的资产利用起来,让其发挥效益。在盘活闲置资产的同时,他们在集体资产管理上也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集体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对集体资产进行登记、编号,指定管理责任人,根据资产的使用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资产的管理。
四件实事惠民
集体经济的发展使头笔社区一班人的腰杆子硬起来了,底气足起来了,为民办事的胆子也大起来了。近几年他们围绕民生工程、项目配套和乡村振兴做了四件惠民实事。
完善基础设施。2017年社区为社区居民完成下水道改造600多米,组级道路改造1000多米,完善尤家苑C区、一中安置小区基础设施,维修各组自来水管道等,共投入资金90余万元。
解决养老医保。2016年为社区居民补贴城镇居民医保2694人次,共计补贴269400元,2017为社区居民补贴城镇居民医保2654人次,共计补贴345020元。社区2018年元月起为社区75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粮油补贴,7个月来已经发放资金33250元,社区每年年底都对社区的困难家庭和重病家庭进行了关怀和慰问,仅去年就慰问了50余人次,慰问资金3万余元。
建设农家书屋。2013年10月,头笔社区建设农家书屋,创建“知心姐姐李玉洁工作室”。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配备电脑、沙发、座椅、图书3000余册,总投资8万余元。每周一到周五定期开放。社区志愿者李玉洁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她通过现场、网络和电话热线等方式开展心理咨询,尤其针对全市青少年人群,让他们的烦恼有人听、困惑有人帮、心结有人解。利用寒暑假期开设“知心姐姐成长小课堂”,为周边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指导假期作业,并开展读一本好书、听一个故事、学一项技能等活动。此外,她开通微信公众号“头笔星韵”,定期发布积极、健康的内容以及心理学相关知识,部分青少年通过公众号留言与她互动并且预约咨询。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有600多人次前来咨询。
夯实发展后劲。如今社区自筹资金700多万元,开始建设尤家苑B区B栋工程,全力打造好尤家苑商业一条街,该项目完工后,可每年为社区增加集体收入150余万元。为了支持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办事处为社区争取到两个“50亩”自留地用于集体经济发展,他们将在3年内完成这两个“50亩”的规划和建设,为社区集体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这些实事使社区居民都得到了实惠,他们在新的发展时期迸发出极大的热情,不仅对社区两委班子增加了信任感,每个家庭的增收也是连年增加,一个共同致富的态势已经形成。
五点思考建议
如何扶持经济薄弱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已成为农村工作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从头笔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实践中我们站在全处的层面得到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着力解决发展认识是前提。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但在基层却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关键在于基层对要不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模糊认识。一些人认为只要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村民对发展集体经济也不关心、不支持,认为发展集体经济是村(社区)干部的事。有些村(社区)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认为花力气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如直接给点补助来得省事、省力。有一些村(社区)干部怕发展集体经济招来不廉之嫌,同时由于村干部选举竞争激烈,认为即使创下再多的“家业”,三五年后为谁所用还不得而知,没有意愿发展。同时,由于少数地方管理不到位,村干部侵吞集体资产案件时有发生,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认为发展集体经济使村干部能够借机捞好处,觉得没必要发展等等。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要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首先必须打破这些观念的束缚。要牢固树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解决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根本措施。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农村主职干部认识到发展集体经济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促使村干部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放在心上,拿在手上。
(二)着力解决发展理念是关键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跑了4个村和6个社区,通过与干部群众交谈发现,为什么有的村“一刀切”,在土地等资源已经利用殆尽的情况下,还要将各类集体资产全部分配、变卖;有的村“寅吃卯粮”,将旧村改造、土地征用等本该村里合理留用的集体资金,超前投资,欠债搞建设,在一届甚至更短的时间内用光、花光?关键在于集体经济发展的理念存在问题,把发展集体经济等同于创办企业,由此走进了发展集体经济无门路,工作无法开展的死胡同。觉得村(社区)级组织运行、项目建设资金反正由各级财政补助和支持,冒着风险去发展集体经济得不偿失。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很多的渠道。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要依靠政策扶持,更要依靠自力更生。在具体实践中,要树立集体经济发展要与村级组织运行相匹配的理念,以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贪大求全,不急于求成,根据不同村的实际,坚持“一村一策”,稳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树立与农村发展相匹配的理念,既要为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来源,又不能“寅吃卯粮”,为农村长远发展留有余地、留下空间。
(三)着力解决发展路子是重点 。为什么一些基层干部谈到发展村(社区)级经济就是租赁资产、转包土地,发展力不从心、束手无策?关键在于发展思路不清,对自身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认识不足、挖掘不够,觉得无资源、无资金、无路子。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应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因村制宜,选准路子,创新发展模式,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不同的发展“道路”。城郊接合部、中心城区等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的村,可以大力发展租赁物业、联建物业、结对物业、商贸物业等不同类型的物业经济。正在实施旧村改造、空心村改造的村,可以同步盘活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集镇、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高效发展村集体资产资源经济。在土地、山林、生态等资源比较丰富的村,可以遵循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原则,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或现代农业,提高特色资源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对集体存量资金较多但可用资源较少的村,可以采取“走出去”战略,通过异地购买资产、开发资源或入股经营等方式,增加集体投资收入。对集体资产的租赁、承包,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通过“五议两公开”程序,提高集体收入。
(四)着力解决发展主体是要害。为什么有的村或有区位优势或有资产优势或有资源优势,但集体经济始终上不去?关键在于缺少发展的带头人。应该说,发展村(社区)级集体经济,乡镇(街道)是责任主体,村(社区)级组织和村干部应承担第一责任。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缺少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外部环境,难以调动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性、主动性,村(社区)干部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意愿投入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建议要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通过合法程序,不拘一格地把发展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配到村(社区)级班子中来,提倡村两委班子成员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兼任职务。对那些政治素质差、不求进取的软、散、弱班子坚决予以调整。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出台专门的政策进行扶持,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土地使用上要优先,在贷款发放上要优惠,在税收上要执行减免规定。同时,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考核挂钩、集体经济发展贡献奖、结对企业发展激励机制等有效办法,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着力解决发展管理是根本。为什么有的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却要求把资产、资金一次性处置完?根本还在于管理不到位,村民对集体资产、资金不放心。一些村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集体资金流失,一些村由于财务公开不到位而导致群众意见很大,一些村干部放手花钱而导致收支失衡,一些村干部借发展之机敛财而导致腐败等等。这些,已成为引发基层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扶持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要同步加强集体资产、资金的管理。在集体经济发展前,要建立集体资产登记制,对经济薄弱村集体资产逐一登记,建立集体资产管理台账。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建立集体经济发展民主决策制和项目审批制,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承包合同制定或变更等重大事项,要严格执行“五议两公开”程序,新上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要认真谋划、科学论证。在集体经济管理中,要严格实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不断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审计制度、分配制度,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实行阳光作业,堵塞各种漏洞。
(作者单位:宜都市陆城街道党政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