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滕文生: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乡村振兴等若干问题

[ 作者:滕文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7-09 录入:王惠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由国内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和国际发展大势所决定的。从国内来说,我们党已走过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相继努力而共同完成的一百年奋斗历程。在这一百年中,我们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同志已胜利开启了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历程。在这新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前半段,我们的国内使命就是通过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全面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国际来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在增量上正在发生“东升西降”的重大变化,和平、发展、进步、共赢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要求和时代潮流。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走近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心,我们的国际使命就是同各国人民一道,顺应时代潮流,通过“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合作建设,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改善全球治理,通过建立民主化的国际关系和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努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总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创新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将推动国际经济社会的进步。可以预料和坚信,在将国内新的发展进步同世界新的发展进步相互结合的新时代前进道路上,我们党和人民将会创造出更多新的人间奇迹,同时造福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从这样的视野和高度来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刻含义与光明前景。

中国的改革发展也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发展阶段,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我们的发展任务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产业领域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实现协调、平衡、充分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上实现全面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发展工程,必须抓住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重点加以解决。

下面,我将围绕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如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等三个重大问题谈些看法。

第一,关于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相比于城市发展来说,农村的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中农村已成为最大的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加快农村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现在扶贫攻坚任务已胜利完成,农村也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正在推进乡村振兴。习总书记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新发展阶段中,如何加快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将是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工农结合、城乡结合,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不断巩固工农联盟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群众基础,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实现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不仅是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个重大政治问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曾设想,在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就应注意和考虑将那些适合于农村发展的工业项目放到农村去,以逐步缩小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他说:“在我国,不实行农村工业化,不发展星罗棋布的中小城镇,而让农民大批大批自发地涌进大城市,这不但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也不能逐步缩小以至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实践说明,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话是富有远见的。改革开放之初,在全国农村地区曾经兴办了一大批乡镇工业,邓小平同志把它们形容为“异军突起”。乡镇工业的兴办对于推动当时城市与农村经济相互促进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一定要加快城乡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加快城乡工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努力促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必须始终把好政治方向。这个政治方向,就是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

可以坚信,通过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通过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帮助,通过在村党组织的率领下,不断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工农差别和城乡发展差距就一定能够逐步缩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胜利达到。

第二,关于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党中央作出的第一个重要决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帮未富,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就是“先富”与“共富”“先富”促“共富”的决策。这一决策思想,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著名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就初步形成了。实行这一决策,是为了克服我国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严重挫伤城乡人民生产积极性的弊端,从而把全社会发展经济的活力与潜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随后,党中央又相继作出了关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新的实现形式,关于对外实行全面开放的方针,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要决策,这些决策都是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些决策的作出,标志着我们党全面实行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政策,标志着我们党已经开创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实践已充分证明,实行这样新的发展政策和新的建设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否则,我们的国家不可能在短短四十年间,经济总量就能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能得到如此飞跃式的提升。

关于“先富”与“共富”的相互关系,邓小平同志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得很清楚。他说:“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同时小平同志说,一定要注意“防止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小平同志又说:“中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要考虑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缴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

从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中,有几点要特别注意领悟和把握:一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为了通过“先富”帮“未富”,最终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这个最终必须达到的目标不能忘记;二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的“先富”,是实现全国人民“共富”过程的起始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共富”的重要手段和重大步骤,而不是改革发展的终极目标;三是坚持共同富裕还是发生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分水岭。始终注意防止发生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四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任务,也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现实任务。在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把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解决好先进地区与后进地区的发展差距问题,摆到党和国家的重要位置上,切实有效地推进共同致富的进程。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已经率先富裕起来了。总的说来,他们对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后进地区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尚未富起来的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比起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们来,其发展差距与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已逐渐拉开了,而且拉得比较大了,有的还拉得很大,这就正在成为一个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对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已带来影响。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地把解决好发展与分配的关系、“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问题,提到了党和国家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非常适时和完全正确的。

习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物质丰富了,但发展极不平衡,贫富悬殊很大,社会不公平,两极分化了,能得人心吗?因此,经济总量无论是世界第二还是世界第一,未必就能巩固我们的政权。”“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习总书记还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努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的进行努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可以坚信,只要我们努力遵循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指示要求去做,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坚持把促进经济文化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紧密结合起来,既通过继续推进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继续把“蛋糕”做得更大;又通过进一步搞好对城乡居民的按劳分配与按其他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公平、合理的初次分配,通过国家、地区、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加大对社会公益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建设力度,加大对后进地区、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和其他帮助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对税收等的调节力度,以搞好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切实把“蛋糕”分好,这样就一定能够使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而这是我们在新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发展中必须实现的经济政治任务。

第三,关于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总书记所说的我们党和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指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

这种文明形态,在已往的人类文明形态中是没有过的,同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在内的已往所有文明形态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说我们党和人民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文明新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灵魂、以中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为基础和载体的。毫无疑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吸收以往所有人类文明形态的优秀成果,更要吸收中华5000年文明的优秀成果才能有效地进行建设。其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创造的革命红色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文化紧密结合并加以创新性发展,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中心环节。

可以坚信,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各个地区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努力推进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努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这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就一定能够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我们党和人民就会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这里,我想借用西班牙驻华记者哈维尔·加西亚所讲的一段话,来对中国及其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世界未来的影响力做一个预示。他说:“在中国看到的一切让我感到很惊讶”,“这是一个创新、现代和传统同时存在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窥见未来,人类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这里”。

(作者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1年第4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