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勇等:推进城镇化由地转向人

[ 作者:李勇 刘克崮 邓郁松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1-23 录入:王惠敏 ]

国家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李勇19日在第二届城镇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商务部将加大对城镇化创新的政策支持,推进城镇化创新形成产业、人才、资本等高端要素的聚集,使产业与创新发展相协调。特别是在产城融合、产业导入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告别过去的大拆大建模式,注重品质和活力,从“地“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

李勇说,目前,商务部已经针对城镇的创新发展工作做出了部署。特别是针对各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城融合、二三产业并举、创新创业、企质优化、精简高效等方面推动各类经济技术开发转型升级,实现小空间大聚集、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

“以前以地为核心的城镇化造成城市规模粗放式扩张,房价快速上涨。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尤其突出。而在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新的城镇格局下,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新的城镇化发展由过去以大城市为重点转换到以城市群和特色小城镇并重。”李勇表示。

由商务部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8城镇创新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二线城市的更新,已经从过去简单拆旧建新转变到以注重产业重构、功能重塑、文化传承、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等为重心的阶段,与城市产业升级新需求、消费升级的新趋势紧密结合。

但与此同时,在城镇化创新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例如,在进入攻坚阶段后,城市棚户区改造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包括,部分地区资金压力仍然较大、货币化安置比例过高加大楼市调控压力;物业管理质量低下等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刘克崮表示,产业是村镇建设的关键,村镇建设的首要问题是要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条件、自然资源,适应本地条件的产业。而产业化一定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推进文化旅游、物流、教育科技、养老、商贸等方面的发展。

“要精心地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找到本地最有基础、最潜力、最具成长性的产业。”刘克崮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表示,城镇化创新大大推进了基础设施的发展,为消费升级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消费升级也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动力。而随着信息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相互作用的效果将更加明显。

作者简介:李勇,国家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刘克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邓郁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经济参考报》2018年12月20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