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贾幼倩等:农产品生鲜电商提升商品品质的对策探讨

[ 作者:贾幼倩 任美霞 岳凤丽 陈宇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9-17 录入:王惠敏 ]

摘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带动下, 我国的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产品生鲜电商作为一种新兴行业, 在发展过程中却因生鲜商品易腐烂变质难保鲜的特性而出现商品损耗高、物流成本高、难盈利的现象。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及其品质提升已经开始成为农产品生鲜电商关注的重点, 其直接影响农产品生鲜电商客户满意度及平台的生存发展。本文通过农产品生鲜电商及冷链物流现状的研究, 分析造成农产品生鲜电商商品高损耗的原因, 并提出有效的提升生鲜商品品质的对策, 以改进并降低农产品生鲜电商在商品质量管理方面的投入, 保证其经济效益的增长。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迅速, 为农产品生鲜电商带来了发展机遇。但由于生鲜农产品易腐烂、易变质, 冷链物流技术不够发达, 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储存、配送过程中损耗率居高不下。如何提升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度及品质是农产品生鲜电商一直关注的经营管理问题。

一、农产品生鲜电商面临的发展背景

农产品生鲜电商作为农产品流通的新兴产业,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而发展起来, 对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促使广大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 尤其是能直接食用的生鲜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由于农产品生鲜电商多采取产地直销模式, 缩短了中间渠道, 这既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又激发了生鲜农产品的市场需求。

1. 国家冷链物流政策的大力支持

生鲜电商离不开冷链物流, 它是保证生鲜农产品能全物流过程中保持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 从而保证商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当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自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已经提到要大力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开拓农产品市场;2012年国家提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而2012年就被称为生鲜电商发展的“元年”;2014年国家提出加强农产品生鲜电商的平台建设;2015年国家提出多项推动生鲜电商及冷链物流建设的发展政策, 为生鲜农产品提供了更安全的运输配送, 提高了生鲜商品的品质。同时, 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 这也促进了农产品生鲜电商更注重提高商品品质保障方面的发展。

除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 各省区也先后出台了促进农产品生鲜电商在商品品质上发展的政策规划。山东省政府的《山东省“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对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提出多项政策保障。山东省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省, 为适应市场和消费需求, 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质, 减少产后损失, 省政府在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 提升冷链物流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措施。在农产品生鲜电商的商品品质, 生鲜商品的保鲜度, 商品损耗等多方面提供了保证, 加快了农产品生鲜电商平台发展。

2. 生鲜电商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国网民数量在2017年6月达到了7.51亿, 网络购物用户达到5.14亿, 这么大的消费群体, 成为农产品生鲜电商的巨大潜在市场。同时, 生鲜电商以其精准、快捷、方便的特性已经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使消费者已经形成了网购生鲜农产品的消费习惯。据智研咨询集团《2017-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的统计结果显示出我国生鲜电商交易总额持续攀升 (见表1) 。

表1 2011-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及增长率

 B1.png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1.png

图1 2011-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及增长率

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生鲜电商开始通过商品品质的提升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比如更强调有机、无公害、新鲜等。2016年中小生鲜电商通过掌握一手货源、进价比大电商低的优势, 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价格, 使得生鲜电商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中等收入人群, 这些中小生鲜电商成为市场新的增长动力, 并且其经营模式也将越来越休闲化、娱乐化、体验化, 商品品质的模式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市场消费群体将越来越大。

二、农产品生鲜电商商品品质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政府大力扶持及行业模式基本形成的条件下, 我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持续增长, 但是农产品生鲜电商中只有1%盈利, 而7%巨额亏损, 88%略亏, 4%盈亏持平, 经营状况并不优良。生鲜商品容易变质、容易损坏的特性导致它对存储、配送、包装的要求更要高于其他类商品。我国生鲜农产品的腐损率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见图2) , 生鲜电商的运营成本中商品损耗高达到8%。农产品生鲜电商的商品品质保障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png

图2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腐损率

1. 生鲜商品冷链保鲜技术落后

目前在我国, 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存储比例不到20%, 初加工也不到10%。生鲜商品损失率达25%-30%, 美国在物流环节中的损耗率却只有1%-2%。美国生鲜品采用冷链物流技术成熟, 拥有多种保鲜技术, 主要会根据农产品自身需要进行冷藏保鲜, 以保持低温状态, 但我国有80%以上的生鲜农产品是采用常温方式保存, 保鲜手段落后,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生鲜农产品因为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保鲜技术造成损失, 其损失达750亿元。

由于冷链物流设备投入大、周期长, 生鲜电商企业很难靠自身力量解决, 同时高校等科研机构对冷链物流及冷链保鲜技术的教学研究也较少, 冷链技术的研发也不多, 这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造成生鲜电商的商品保鲜时间短、损耗高,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因此, 拥有能提供专业化的冷链物流技术的冷链物流人才将是生鲜电商的赢家。

2. 生鲜商品包装技术落后

导致生鲜商品品质下降的因素有蒸腾作用、微生物、温度、湿度、气体环境等, 而促进这些因素的改进就需要合理的保鲜包装技术。目前, 我国生鲜商品的保鲜包装技术水平低下, 包装材料的选择只限于保护商品不受外界撞击等造成的损伤, 而没有结合先进的食品保鲜技术。在包装材料上主要采用纸箱、塑料箱、泡沫箱等形式, 但是因为生鲜商品的品种多、形状也不同, 选取的包装千差万别, 没有统一标准, 导致装卸搬运、存储、运输等环节的作业效率低、货损率高。

同时, 由于没有先进的食品保鲜技术, 生鲜商品在物流过程中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 损耗率高, 鲜活度下降。目前大多数生鲜电商保鲜技术仅仅局限于利用冰袋保温进行包装, 生鲜商品流通过程路线长、时间久, 这种冰袋的保温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另外, 生鲜电商及诸多第三方物流公司只注重长途运输、仓储等环节上的商品保鲜, 而忽视了生鲜商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保鲜包装重要性, 在“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生鲜商品几乎是毫无保鲜技术可言的“裸装”。保鲜包装的缺失既影响到生鲜电商的效益, 也使消费者的满意度不高。

另外, 目前我国包装保鲜技术很少有针对某种生鲜商品进行研发设计的, 而生鲜商品生理特性各不相同, 在没有针对性的保鲜包装技术的情况下, 同样会影响生鲜商品的商品质量。

综上所述, 生鲜商品保鲜包装规格繁杂、保鲜包装观念落后、保鲜包装方法粗放等原因是导致生鲜电商物流成本高、客户满意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3. 生鲜商品配送过程监管不严

生鲜商品在运输配送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缺少监控、缺乏质量安全意识也会直接影响商品质量。比如在配送过程中, 不同品质的生鲜商品会出现交叉感染;运输路线规划不合理, 造成运输时间过长;运输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全程启动温控设备的现象, 或者运输设备选择的不合理, 都会造成生鲜商品出现腐烂变质。

同时, 生鲜商品在运输配送过程中, 装卸搬运操作不当也会导致商品破损。比如装卸搬运调度不合理, 导致生鲜商品在非保鲜状态的时间过长, 商品变质;甚至生鲜商品会接触到具有污染的装卸设备, 导致腐烂变质。另外, 由于配送人员业务素质、专业技术水平都不够, 致使生鲜商品配送过程中差错率和残损率很高, 导致生鲜商品出现腐烂变质, 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感, 影响生鲜电商的信誉和效益。

因此, 在冷链物流技术不是全面应用的情况下, 如果配送过程监管不到位、配送模式选择不匹配、人员操作不当等原因都会直接影响到生鲜商品的质量, 降低商品品质, 造成用户不满意或者退货等问题的出现, 造成生鲜电商商品损耗居高不下。

三、提升农产品生鲜电商商品品质的对策

为保证生鲜商品品质的全面提升, 必须对生鲜商品进行整合的一体化品控流程, 包括在采摘到配送的全过程技术创新, 打造包括冷链装备技术、保鲜技术、物联网技术为一体的供应链网络。生鲜电商为打造生鲜商品的最佳品质, 可以从冷链技术、物流工作、商品质量改善等三方面进行重点调整 (如图3所示) 。

 3.png

图3 生鲜商品品质保证

1. 改进冷链储存技术, 提高冷链技术质量

生鲜电商商品冷链的第一环节储存过程是否优良, 直接影响其销售运营。很多生鲜商品对储存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尤其是温度、湿度、环境等方面, 因此要了解各种不同理化性质的生鲜商品所需的不同存储条件, 选择合适的冷链物流设备。注意生鲜商品储存时的温度和湿度, 定时检查微生物, 防止生鲜商品腐蚀变质。

针对传统的贮藏保鲜技术,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减压贮藏、加压保鲜、气调贮藏保鲜、新型保鲜剂保鲜、辐射贮藏保鲜等等。这些现代保鲜技术通过生物方法, 比较干净卫生, 效果也很好, 并且价格低廉, 市场前景较好。在对生鲜商品保鲜的过程中, 使其能长时间的保持色泽、口感、营养等方面不改变。因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需要大力对现代冷链保鲜技术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新的保鲜技术在我国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

2. 选择先进的保鲜包装技术, 改善商品质量

生鲜电商的商品质量与其商品包装有直接影响, 科学合理的包装, 能提高生鲜商品的质量。在实际操作中, 要根据各种生鲜商品的生理特性选择适合的包装技术和包装材料, 如气调、脱氧等, 提升商品质量。

同时要加大挖掘单一的生鲜商品保鲜包装技术, 开拓更新的技术手段。比如可以依据不同蔬菜的呼吸特性, 找到高氧浓度临界点, 以此来设计蔬菜的包装。对于多种单一蔬菜保鲜包装技术创新, 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加快推进包装的标准化, 从包装保鲜技术、包装材料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 在生鲜电商的包装操作、包装尺寸等方面进行技术规范标准化, 提升生鲜电商的商品品质保障。

3. 提升配送效率, 提高物流工作质量

虽然大部分生鲜电商都选择第三方物流进行运输配送, 但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 生鲜电商应该关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配送安排, 选择合适的运输设备, 分离配送不同品质的生鲜商品, 防止生鲜商品的交叉感染;运输过程要实时监控, 防止运输人员不启动全程制冷和温控设备的现象发生;防止配送人员疲劳驾驶或酒驾而产生交通事故;定期清洁保养运输工具和运输设备。

其次, 为了保持生鲜商品在销售时的鲜活特性, 生鲜电商在生鲜商品陈列储存时要监督工作人员轻拿轻放, 减少生鲜商品的破损, 及时分拣出已经腐烂的生鲜商品;控制生鲜商品的温度和湿度;还要注意生鲜商品保质期的检验, 将生鲜商品在有效期内销售出去。

最后, 建立完善的运输配送监控系统, 跟踪并及时发现储存和配送过程中生鲜商品的各种问题;减少由人工疏忽或操作不当而造成生鲜商品变质损坏的可能性。

4. 提升生鲜农产品的流通加工工艺, 保证商品质量

在销售过程中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 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农产品的商品形态, 比如研发新型超细粉食品、蔬菜咀嚼片 (或含片) 、蔬菜-谷物复合食品、蔬菜茶 (或茶饮料) 等生鲜货品的加工工艺或关键技术集成, 降低生鲜产品对保鲜技术的依赖程度, 从而保证商品质量。

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改变生鲜商品的流通加工工艺, 缩短从采摘到配送的时间, 达到保证生鲜商品的质量的目的。一般可以将流通加工地点选在距离采收或养殖地比较近的地方, 利用先进的自动化集成设备, 对农产品进行采摘或屠宰、预冷、清洗、分级、检验、分割、计量、包装、贴标签等流通加工作业, 然后进入冷链长途运输直至配送环节。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 这类高度自动化、集成化的设备很快可以在生鲜农产品的流通加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给生鲜农产品的流通再添一层质量保障。

结束语:在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下, 人们的生活品质日益提高, 人们对生鲜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对商品品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新的消费习惯需要农产品生鲜电商企业不断创新冷链物流技术, 改进贮藏、包装、流通加工等保鲜技术, 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及配送质量, 从而降低商品损耗, 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生鲜电商企业的赢利能力。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业经济2018年09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