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杜非:农业互联网+之生鲜电商的障碍与误区

[ 作者:杜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20 录入:王惠敏 ]

其实,之前在红孩子商城担任总经理职务的时候,就已经和沱沱工社有沟通了。那时,双方在食品安全、有机生活和生鲜冷链配送问题等方面有共同看法。所以加入沱沱工社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下面以农业电商为例具体分析一下其中存在的假象与误区。

目前在中国从事有机农业,困难重重:首先其产业链很长,涉及上游的生产与下游的运输配送,其次,有机行业要想做大,靠的是信任,不能伤害了到可一个客户,因此,有机行业的领导者必须摒弃一切急功近利的想法,必须稳宇以急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虽然以前我已预料到这些问题,但是当真正承担起现在这个责任的时候,才发现面对的问题要现实很多。ILP口有机产品用户习惯的培养、营销方面的新模式突破以及目前有机农场的管理体制问题等。

虽然看似一片蓝海的生鲜以电商确实存在诸多发展障碍,但更多的却是外界对生鲜电商的误区误判。回顾生鲜电商从最初的喧嚣到激烈的竞争期,再到现在大家凭借自身对行业的理解继续生存,两三年的时间里大家沉淀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有些外行人甚至生鲜电商从业者至今还在流传的误区有三个:生鲜商品很难标准化二损耗是个难以逾越的障碍二冷链物流走不远。

事实上,以上三大误区不仅均可以解决,而且相辅相成。标准化和销售是相辅相成的,即标准化是根据销售的需求去实现的,销售需求改造完之后,客户的需求就增加了,这是一个逆势而上的过程;通过标准化可以降低生产损耗,尤其是加强商品包装改造和温控设备改造以减少配送损耗;而造成冷链物流走不远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大而全“的品类覆盖,这也有助于实现标准化与降低损耗。经过多年时间,目前,沱沱工社的商品标准化程度已经达到100%,生鲜商品损耗也已从之前的34%降到,。75%以下,2014年销售额上亿元。这些都源于洲门对生鲜以及农业电商全产业链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即‘’互联网+农业“。

如何打造‘’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

其实,早在2008年,沱沱工社就已经开始尝试‘’互联网+农业“实践。但是当时还没有‘’互联网+’’概念,R1门当叫其称为‘’打造有机农业全产业链”。经过多年实践与尝试之后,目前沱沱工社已经

成功迎来了“阶段性盈利“。在我们看来,020重在体验,强调线上线下节点融合,而‘’互联网+’’则更加注重打造有机农业的全产业链模式。这也是沱沱工社多年来的真实写照。

下面将从消费端、商品端以及产业流通环节等方面下沱沱工社的有机农业产业链模式。

有人说,过去10年电商成功的主要基础是平台,未来10年则属于细分市场,但垂直类电商要做到细分领域的5%一10%才有生存机会。也就是说,越细分的垂直B2C越有竟争力。沱沱工社专注生鲜电商领域,我们提升竞争力的秘诀是:不做‘’大而全“,而是在品类上做减法。了到可产品都有可能带来潜在的流量,但是在‘’多一个‘SKU就是灾难”的生鲜电商中,品类做减法就显得无比重要。

通过研究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拟门基于数据来分析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以此提升选品能力。实际上,我们在SKU从4000缩减为3000的过程中替换掉了将近一半的品类,也就是2000个SKU,并通过数据分析补齐另1000个SKU。未来,我们希望推进沱沱工社的产品向有机全品类靠近,既做有机食品,也做有机全品类,真正实现‘’小即大“的战略目标。

首先介绍下沱沱工社。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感觉很奇怪,为什么叫沱沱?其实,它来源于沱沱河。当时起这个名字的理念是像沱沱河一样纯净、正本清源,要干干净净做有机产品。

在沱沱工社的商品分布里,我们将产品分为头部产品、陈列性产品以及长尾产品。首先是头部产品,这部分产品占到一半以上的SKU,主要以沱沱农场自采的猪肉和蔬菜为主,因为控制生产端,所以毛利率最高。其次是陈列性产品,这部分产品占800-000个SKU,主要以常温产品为主。最后是长尾产品,这部分产品则是以有机类用品为主。围绕着有机农业和农产品,我们尽最大限度保证生鲜产品的安全、新鲜品质,不遗余力地锻造产品力。洲门希望自己是一个培训师,培训客户对有机理念的认识,对食品安全的认知。除了有机食品,我17要慢慢向有机用品延伸,做有机的全品类。这些也算是我们的长尾产品。

流通环节

盈利始终是生鲜电商难以逾越的痛点之一。生鲜电商的成本和利润几乎是透明的,尽管有书U次产品一般能保证50%的高毛利,但是全程冷链配送使配送成本基本维持在每单40元。高损耗以及高配送成鲜行业难以盈利的两个难点。

如果说在品类上做减法只是运营技巧,那么沱沱工社的真正竟争力则在于综合实力—产品力。相比如何营销,我们更关心如何锻造自身的产品力,具体体现在冷链物流方面。沱沱工社的物流团队有

一整套服务流程:先在客服面前打开包装盒,确认物品是否受损,逐一清点过目,再让客户签收。

“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的关键就在于流程、技术以及平台。流程方面,从团队如何选品、营销到反馈,都将数据化和信息化,以大数据管理运营二技术方面,通过IT系统测试,精准实现从点击到购物车,保证库存情况、购物行为、促销功能的良好用户体验二平台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施扁平化管理,实现农业上游生产、中游配送流通以及下游消费者的完美衔接,并真正保证C2叫漠式和柔性化生产作业顺利进行。

未来,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实践不断深化,有机农产业全产业链模粼各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创新。而今,我们欣然看到易观精声自出品了本书,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谋划了行之有效的方针策略,为农业电商健康发展指出清晰明了的路径。通读下来,无论你是农业相关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农业相关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相信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闪光点。在此也非常感谢作者无私地分享这些观点经验。相信通过大家对农业电商共同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将更加舒畅,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将得到切实改善与提升,这才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巴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