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万石:真脱贫关键要做到“四实”

[ 作者:万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17 录入:吴玲香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当下,2017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为扎实做好考核工作,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夏更生表示,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对搞形式主义、干扰考核造成严重后果的,实行一票否决并依纪依规追究责任。笔者以为,实现真脱贫,关键要做到“四实”。

一是政策举措要实。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只有坚持有的放矢,才能制定科学的政策,并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根据中央“五个一批”工程的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脱贫、生态保护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等工程,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这些举措对症下药,切中肯綮,是脱贫攻坚思路、方法、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各地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好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实,走出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全力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

二是项目推进要实。扶贫工作要坚持工程化、项目化,把项目推进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但在一些地方,动辄就用产业化思维,把扶贫项目搞成轰轰烈烈的产业化,由于缺乏市场经验,产销不对路,产业运营不畅,“扶贫产业”变成了“伤民产业”。脱贫攻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特点,讲求长期作战、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步步为营,忌讳的正是一个“急”字——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一锄头挖出金娃娃。在项目推进方面,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地方实际,尊重群众意愿,选准主攻方向,扎实有效推进,决不能贪大求全,盲目冒进。

三是资金投入要实。由于扶贫工作的对象量多面广、水平层次低,各部门都纷纷围绕扶贫工作,出台各项政策,下达各类资金,这虽然有助于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但却大幅增加了资金管理成本,同时,下达政策和资金的单位过多、项目过散,就容易出现重复、缺漏和低效的情况,扶贫就做不到精准扎实。对此,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支持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各地各部门要抓住政策机遇,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把扶贫资金捆绑集中使用,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每一分扶贫资金都能发挥最大效用。

四是帮扶工作要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派驻扶贫工作队,是中央、国务院为精准扶贫作出的一项制度设计。各级扶贫干部要带着感情和责任,切实把脱贫攻坚摆在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的地位,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急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反复深入联点户开展访贫问苦,走访调查,了解贫困根源,根据贫困村、贫困户地理环境条件、家庭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讲解各级扶贫政策,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使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湘潭在线 2018-01-16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