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苦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地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基层干部培养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进入一个新时期。当下,基层作为年轻干部成长的摇篮和“炼金厂”,并源源不断为灾后重建地区、脱贫攻坚一线以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战场输送优秀的党政干部人才。许多有志年轻干部也纷纷涌往基层一线。
然而,部分基层挂职干部和“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将基层锻炼视作镀金之机会,少数选派单位盲目选派干部,部分基层接收单位过于谨慎使用年轻干部,凡此种种,致使部分年轻干部未能真正下层到基层或仅在基层“应差办事”,到基层“炼金”变成了到基层“镀金”。对此,我们干部自身要主动转变观念,真正深入基层去摸爬历练,同时,干部选派单位和接收单位也应该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管理、教育和帮助。
干部自身应摆正心态,把自己沉下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将来的后备干部、年轻干部,首先要派到特困区来锻炼,干好了该提拔的要提拔,该重用的要重用,这是一种锻炼的必经之路。”正是基层具有条件艰苦、与群众直接接触、工作复杂等特性,基层才成为年轻干部的“炼金厂”,年轻干部只有经此锻造方能成为“真金”,才能委以重任。因而,年轻干部应珍惜年华和锻炼机会,克服环境条件限制,真正深入一线,培养与群众的感情,磨炼自身意志,历经工作考验,以提升自己“含金量”,只有这样,以后才能担当大任。
选派单位应因需而派,把要求严上去。当前国家大力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或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直接去基层服务,是为了锻炼、培养和储备干部人才,也是为了帮助基层,发展农村。选派单位应站在国家人才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来认清选派干部到基层锻炼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而不能盲目选派,应付了是,更不能做本位主义思考,而将单位“工作一般、可有可无”的干部下派到基层。应根据基层工作需求,严格选派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年轻干部去基层“炼金”。
接收单位应合理使用,把干部融进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地方尤其是基层一线,是领导干部了解实际、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领导干部磨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那么,基层接收单位则是年轻干部们的辅导员和监考老师,需要根据干部的特长、培养锻炼意向将他们安排到有实际锻炼价值的岗位上去,同时帮助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不断压担子以切实将年轻干部融入基层、融入群众,锻炼年轻干部谋大事、议难事、办实事的能力,增长年轻干部处理复杂问题、把控宏观局面的才干,增进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懒寸功”,年轻干部承载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基层则是年轻干部们摸爬摔打、增长才干的“炼金厂”,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就要摒弃“镀金”思想,安心踏实融入基层,磨砺自己,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工作业绩。
(作者简介:杨春黎,男,四川广元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2016年广元市选调生,现就职于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