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是农业的最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即传统农业转型为现代农业。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现代农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柱,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目前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还需要向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转变。
农业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比例不断提高,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未来的农业规模化发展应该突破土地规模化的思路,转到从产业布局、产业链条、社会服务等多个角度来推进规模化的路径上。同时在推进过程中政府要注意规模化的适度性。因为不同地区受当地经济、技术、地理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最优规模化水平,在这样因素影响下我国东南部地区的规模化程度就要落后于东北部地区,要防止出现农民在政府补贴的驱动下而导致过度规模化的情况。
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抓手。从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来看都经历了从产品不足到丰富,从普遍推进到培育提升品牌的发展历程。近年来我国农业品牌标准化程度显著提升,创建“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0.7万个,抽检合格率在98%以上,占出口农产品的90%,认证产品占食用农产品总量的36%,认定产地面积超过5亿亩。但同时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还存在品牌“小、杂、乱”、经营主体弱、市场运行环境不良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品牌发展。未来农业品牌的建设,从品牌的定位看要面向世界;从生产上要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轨道;从产业上要通过一二三产融合扩大品牌农产品组合;从文化积淀上要培育农业品牌文化。
互联网+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最新方向。“互联网+”的核心是通过模式的互联网来对整个价值链进行重构。农业和互联网融合是通过产业的融合和创新,对传统的农业进行升级。依托与这种融合目前已经创造出很难多全新的产业模式,如物联网技术下的工业化种养殖、扁平化物流交易集散模式、多形式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以数据为基础预测分析及产品开发、农业众筹模式等,这些模式的发展将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精致农业模式进行大跨越式发展和变革。对于政府而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产品品质监管等方面促进互联网+农业的深度融合。但是在发展过程要防止农民利益被忽视的现象发生,比如目前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就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发展中却出现了两种有悖发展初衷的现象,一种现象是政府主导的电子商务园区与实体经济的脱节,另一种现象是农村电商流通呈现出单向流动的特点。农民电商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增加农民的红利,而这两种现象的存在降低了农民本应该从农村电商发展中获得的红利。因此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中应更加关注农民利益的保护。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县域经济报 2017-11-30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