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目的就是为了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的环节中解放出来。”嘉禾县副县长廖兴云一语中的。从2009年嘉禾县在广发乡建设面积达6211亩的湖南省三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之一,到今年在普满乡实施丘陵地区精准烟草农业示范园,近年来,嘉禾县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正用实际行动探索出一条适合烟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之路。

    给力普满模式——半年建成精准农业示范园

    普满烟区是嘉禾产烟大乡,已有近40年的种烟历史。驱车从郴州沿郴桂嘉高等级公路前行,尚未进入嘉禾境内,一块 “欢迎进入全国烟叶收购现场会普满参观点”的牌子矗立在马路旁边,显得格外醒目。

    穿行在这条散发着烟草香味的公路上,两旁种植的桂花树、樟树,像一个个列队等候检阅的士兵,仿佛在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致敬。

    沿着参观线路前行,普满乡江里水库水源建设项目、秀才岭气象观测站和防雹点,土地整理项目,金叶大道,群英山科技示范园,寿竹洞万亩烤烟基地,雷家生态新村,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众人面前。无法想像,从去年10月份确定嘉禾县普满乡作为全国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会参观点,到今年全部完成各项目建设任务,嘉禾县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难怪很多人都说,嘉禾县原来创造了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建设的广发模式,现在又创造了丘陵山区精准烟草农业示范园建设的普满模式。是什么力量支撑嘉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广大群众大力支持,这才是创造嘉禾速度的源动力”,嘉禾县烟草办主任袁杰文如是说。

    普满乡丘陵山区精准烟草农业示范园投入资金1.2亿元,整个工程建设拆除烤烟房150多间,粉刷墙壁5万多平方米,拆除猪栏、厕所1000多间,消灭插花田1000多亩,项目涉及雷家村、曾家村、板贝等9个建制村21个自然村。

    用时间短,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来形容普满丘陵山区精准烟草农业示范园的建设一点也不为过。为了如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省、市、县领导高度重视,给力示范园建设。省长助理袁建尧、市委书记戴道晋、市长向力力、市烟草专卖局局长郑雄志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亲临普满现场指导,为筹备工作排忧解难。嘉禾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陈荣伟为顾问,原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来华为组长的筹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从国土资源局、水务局、农业开发办、建设局、烟草局、烟办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20余人,分别组成宣传报道组、项目管理组、档案管理组、资金管理组、后勤保障组、督查考核组等六个工作小组。今年2月份,为进一步加强对示范园建设工作的领导,县委书记陈荣伟亲自抓筹备工作,由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邓泽佳,副县长廖兴云具体负责。嘉禾县全力支持烟草示范园的建设,明确表示烟草立项的项目按设计实施,没有立项的项目,由县里垫出资金完成,确保示范园建设顺利推进。6月中旬,刚上任的嘉禾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赵宇就几次到示范园调研指导工作,现场解决筹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在普满丘陵山区精准烟草示范园建设过程中,嘉禾县先后召开大小会议100余次,解决大小问题300多个。

    初夏时节,烈日当空。今年的这个夏天似乎有些特别,与往年相比,老天对雨水吝惜了很多。就连江南水乡的湖南、湖北和江西都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旱灾。昔日碧波万顷,沙鸥翔集的洞庭湖、鄱阳湖湖底居然变成了一片绿色的草原。庆幸的是,在嘉禾县普满乡这个种烟大乡,虽然雨水比往年少了很多,但对烟草种植并没有带来多少不利影响。6月上旬,我们来到普满寿竹洞种烟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由烤烟组成的绿色海洋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在这片绿油油的烟海里,三三两两的农民正头顶烈日,在田间采摘烟叶。而笔直延伸的金叶大道上,一辆辆装载着烟叶的拖拉机正欢快地唱着歌儿,开往一个个现代烟叶烘烤房里。

   “完整的灌溉体系,机械化的翻耕设备,现代化的育苗大棚,自动调控烘烤温度的智能烤房,高标准的烟农培训中心,宜居宜业的现代烟草新村,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正逐步引领嘉禾农业产业向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嘉禾县烟草办主任袁杰文已在烟办主任的位置上干了十年,曾在普满乡担任了两年的党委书记,他虽然是资兴人,但他至今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满方言。他先后见证了广发现代烟草示范园和普满乡丘陵山区精准烟草农业示范园的建设,对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意义,他有着与比别人更深更透彻的理解。

    烟水烟路工程——生态农业发展的榜样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首先要夯实烟水烟路工程。普满精准烟草农业示范园范围广,项目区内的农业人口达1.88万人,常年种植烤烟面积达1.4万亩,年产烟叶5万多担。普满乡的烟田灌溉主要水源是江里水库。

    普满雨水集中,洪涝频发。由于渠系老化和淤塞、渗漏,缺乏足够的资金维修,江里水库的灌溉面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广大种烟农民来说,遇到干旱年成,他们种烟也只能听命于老天爷的摆布。正因为如此,嘉禾县在建设普满丘陵山区精准农业示范园时,把水源建设和土地整理作为烟基建设的重点,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初夏时节,我们来到秀才岭,远眺江里水库,只见一汪碧水在蓝天下闪耀着莹光,江里水库又恢复了青春和活力。江里水库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堤坝修建年代久,泄洪设施标准低,大坝的稳定性差,坝体、坝基渗漏严重。嘉禾县抓住普满建设现代烟草示范园的契机,将水库的除险保安资金进行打捆,对水库的坝体进行除险加固,重现了水库的魅力。现在的江里水库,总库容达到38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可达到1.2万亩。在对水库进行修葺的同时,嘉禾县还对江里水库的干渠进行整修,拆除7座固定坝,通过降低坝顶,安装活动闸门,解决排洪和灌溉矛盾。如此一来,江里水库就与附近的4座小二型水库,188口山塘及小型河坝、小型提灌站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普满水源体系的 “心脏”。与江里水库大坝连接的有三条干渠,中间的一条是排洪渠,左、右两条是灌溉干渠,它们共同构成水源体系的“主动脉”。那些密麻分布的排灌渠,是水源体系的 “毛细血管”,嘉禾县对这些排灌渠进行布局优化、渠内清淤和防渗改造,使灌溉效率提高到90%。嘉禾普满烟区在加强以水源工程和土地整理为主要内容的烟基建设中,创新采用 “生态格网”技术护堤,较好地实现了工程结构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生态格网是近年来广泛运用于交通、水利、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中的一种新型材料结构,是将抗腐耐磨高强的低碳高镀锌钢丝,由机械编织成五铰状、六边形网目的网片,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组装成箱笼,并装入块石等填充料后连接成一体,用于堤防、路基防护等工程的一种新技术。普满烟区在对江里水库中干渠390米易烂、易溃、易滑波的河堤改造加固过程中,采用这种技术,成功地保护了河床、治理了滑坡、防止落石并兼顾了环境保护。

    通过改造和优化,普满的水利设施形成了以江里水库为龙头,其余小型水库为骨干,塘、坝、站相结合,构成了类似“长藤结瓜”形状的灌溉网。再加上田间纵横交错的机耕道路网,普满精准烟草农业示范园2万亩连片基本烟田成为了“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的旱涝保收区。

    为了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普满精准烟草农业示范园还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对普满乡石角塘村等3个建制村坡度在20度以下的1200亩荒山坡地进行 “坡改梯”,使原来的荒山荒地变成适宜种植的耕地,并实施精准灌溉技术,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如今,昔日的荒山已变成一块块梯田,绿油油的大豆和向日葵迎风招展。土地整理除把荒山变成梯田外,还对雷家等8个建制村的3000亩零散水田,依据地形和灌排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理,将田埂拉直,田块由小凑大,构成 “田块成方、道路成行、机耕方便、灌排自如”的田园化格局。同时,在青云山、龙虎山等地方,营造近600亩的生态林,以保持水土,绿化环境。

    科技示范园区——现代烟草农业鼓起农民腰包

    普满精准烟草农业示范园,也是借助现代科技助农致富的示范园,主要包括万亩育苗工场、烘烤工场、烟农专业合作社。

    俗话说,苗好烟一半。一年的烤烟收成好不好,烟苗培育是关键。位于群英山的育苗工场,承担着为附近17个建制村、1万亩烟田供苗的任务。工场占地面积56.5亩,拥有六联体育苗大棚8个,大棚面积1.6万平方米,育苗池144个,育苗盘5.4万个,供苗半径1.7公里。育苗以精量化播种、机械化装盘、精准育苗和机械剪叶为重点培育壮苗。在闲置期间,有4座大棚种植“雪峰早蜜”西瓜,另4座大棚种植速生菜和野菜,综合利用总产值超过50万元。

    烘烤工场占地面积40亩,烤能2000亩,服务半径0.8公里,拥有100座烤房,其中新建密集烤房80座,并配套建设了回潮房、散烟分级和散烟收购库。新建烤房全面推广余热共享、重叠装烟、推车与烟夹等先进烘烤技术,全部按四层装烟进行规划设计和修建,同时采用固尘脱硫、烟尘尾气集中回收处理等生态环保技术,有效减少了烤烟用煤,降低碳排放。烤房除了烘烤之外,在闲置期间,还种植食用菌、蘑菇等菌类产品。

    普满乡逸香烟农合作社于2010年10月31日成立,成立之初由13名烟农自发创建组成。在县乡两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完成了向服务型和市场化的转变,成为一个总资产2500余万元,集烟叶、水稻、瓜果、蔬菜种植服务和农用物资代购代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合作社。合作社实行“两场” (育苗工场,烘烤工场)、一社 (烟农专业合作社)、七队 (育苗、机耕、植保、分级、烘烤、运输、烟基管护等七支专业化服务队)、一中心 (烟农服务中心)、三主体(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烟叶合作社)的生产组织模式,通过普及专业化服务,实现了统一育苗、统一机耕、统一烘烤、统一分级、统一运输的 “六统一”,为发展标准化生产和精准农业提供组织保障。合作社坚持“以烟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盘活可经营性资产,综合利用大棚、烤房、农机和土地等资源,在增强 “造血”功能上下功夫,发展高效农业,拓宽增收渠道,以烟草农业助力大农业的发展。

    雷家烟草生态新村——烟草反哺烟农的典范

    休闲广场,培训中心,文化墙,当你来到普满乡雷家村时,你会颠覆脑海里对中国广大农村固有的认识。

    雷家村有10个村民小组,390户农民,人口1270人。雷家村种烟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烤烟收入。 “这些年烤烟收入倒是好,我们农民盖房子、娶媳妇都要靠烤烟”,雷家村支部书记雷衍杏说。

    让很多村民想不到的是,不仅村民因为种植烤烟致了富,而且村里还因为种烟沾了光。去年,普满乡被列入全国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而雷家村也成为了全国的烟草生态新村建设示范村。生态新村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工业企业支持,同时政府拿一点,农民自筹一点。新村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创建生态园区标准设施,发展烟叶种植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使新村成为生态、环保、特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文明新农村典型。

    正是基于这个目标,市县两级对雷家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将新村建设划分为文化教育、村务管理、卫生医疗、烟农培训、休憩活动、烟叶烘烤、生态园林等七大功能区。如今,当你走进普满乡雷家村,你会发觉村里已经将生产、生活与休闲旅游的场所进行合理布局,将烟叶生产与无烟产业融为一体。雷家村原来人畜不分,路渠不畅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实现了人畜分离,水电到位,闭路到家,绿地草坪,环保清洁。在硬件建设方面,雷家烟草生态新村主要实施了村庄整治,以期达到 “改水、改厕、改能源”、 “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通宽带”、 “每户有一个整洁明亮的厨房,有一个水冲式厕所,有一个环境较好的室内花园,有一套宽敞舒适、人畜分离的小康民居”和道路硬化、庭院净化、道路亮化和村庄绿化。在软件建设方面,雷家村完善了村规民约,村容村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推进丧事简办,健全文艺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同时,完善村民议事制度,进行村务、财务公开,建设生态烟草新村文化长廊。

   “今天,只要你走进雷家村,你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现代烟草反哺农村的魅力所在。”对于雷家村向烟草生态新村的成功转型,嘉禾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邓泽佳推崇至极,感触良多,“这也将是现代农业反哺农村的一个发展方向。”

来源:郴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