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点体会
特别提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至今已经向贫困村派驻了19万多第一书记、77万多驻村帮扶干部(广西4000多名),这90多万名的扶贫工作队员,构成一支脱贫攻坚战一线坚强的指挥群体,他们对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2020年必须完成脱贫攻坚全部任务的执行能力如何,对于我们党实现向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关系极大。为此,对于他们如何紧密联系履职实际,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刚性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和督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作了再次动员、做出再次部署,再次重申到二〇二〇年务必完成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脱帽的刚性任务。作为具体实施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扶贫工作队(全名应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队员包含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部等三部门选派到县、乡、村挂、任职帮扶的四种人员),必须向党的十九大精神看齐,紧紧聚焦十九大限期完成脱贫攻坚的刚性任务,把自己的全部思想和行动,集中到攻克尚未完成的脱贫攻坚任务上来,为本级按时打赢脱贫摘帽攻坚硬战下足硬功夫。
一、要在增强看齐意识强化脱贫责任上下足硬功夫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的清醒源于学习上的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有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论述,句句字字闪耀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为各区域把脱贫攻坚推向纵深指明了方向。扶贫工作队必须以坚强的“看齐意识”认真学习、深刻理解、高度认同,并将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与《报告》同心同向。
向习近平关于“2020年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再次承诺看齐,增强完成硬任务的时限观念。习近平10月25日在同采访十九大的中外记者见面时宣称:2020年,“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 习近平这番话告诉我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时限是刚性的,不仅容不得有半点懈怠,而且在地域上、人群上一个都不能少的任务绝对性,容不得有丝毫敷衍。扶贫工作队要把习近平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再次承诺及其要求作为学习重点,反复研学、深刻领会、高度认同,做到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把抓好脱贫攻坚作为最直接、最现实的政治检验,进一步提高站位,砥砺责任担当,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认真履行脱贫攻坚开战前立下的“军令状”,为实现贫困农户的小康梦作出应有贡献。
向十九大报告关于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看齐,增强完成硬任务的使命观念。十九大报告一再申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扶贫工作队要深刻理解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新时代”下民生领域的新特征,聚焦“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这些急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贫困群众最大的利益和需要的信念,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脱贫攻坚新任务、新机制,深入动员全社会的可用资源,形成更加磅礴的攻坚力量,推动精准扶贫更高效率、精准脱贫更高质量,竭尽全力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向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脱贫攻坚新方法、新手段看齐,增强完成硬任务的方法意识。方式方法是完成任务的桥梁。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脱贫攻坚的新方法、新手段。其中包括:针对之前扶贫中曾存在的贫困户“等、靠、要”现象、“有体力、缺技术”的现象、以及东西部扶贫协作落实步伐缓慢等现象,提出了注重扶贫同扶志、扶贫同扶智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方法。这些新方法、新手段,既是近三年来脱贫攻坚的经验总结,更是今后三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扶贫工作队要充分认识推行这些新方法、新手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密联系覃塘区实际灵活运用,促使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突破。
向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脱贫攻坚的新责任、新担当看齐,增强完成硬任务的责任担当。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脱贫攻坚的新责任、新担当,其中包括:坚决反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必须“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坚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精准扶贫”中对于财政资金的支出要“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坚持巡查制度,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等。扶贫工作队要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提出脱贫攻坚新责任、新担当的重大意义,强化每个工作队员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意识,真正站到脱贫攻坚一线把职责扛在肩上。扶贫工作队队员要全脱产驻村帮扶,帮扶干部、村干部要全面履责,对无故不到岗、履责不到位的,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等现象进行严肃问责,坚持按“三严三实”要求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二、要在攻克脱贫攻坚各种难攻堡垒上下足硬功夫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覃塘区虽然不属于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但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难攻的堡垒,严重阻得脱贫攻坚成效的提高。扶贫工作队必须把这些堡垒往准处抓、向深处推、朝实处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清除障碍。
攻克弱志堡垒最大激发贫困农户的内生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自脱贫攻坚开战以来,覃塘区一直坚持在贫困村和贫困农户中开展扶志、治愚、破除陈旧观念的“三引导”活动,采取政府资助方式每年培训100名农村实用人才,逐步改变部分贫困农户因缺文化、缺知识、缺技能而脱不了贫的困窘,贫困群众中的“等靠要”思想得到了明显转变,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然而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一旦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的脆弱意志、盼望一年暴富的急躁情绪、不愿艰苦劳动就想致富的懒惰心理等“弱志”,又在一些群众身上表露出来。这些新的“弱志”观念如不攻克,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就难以得到持续发挥。为此,扶贫工作队要把扶志和扶智摆到更加重要的位子,对于贫困的成年人,要耐心帮助他们解心结、树观念、增信心,培育他们具有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引导他们战胜难关,在经受挫折的磨难中脱贫致富。对于贫困家庭的未成年人特别是在校学生,要督促各方切实落实好助学政策,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阻断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
攻克增收堡垒夯实贫困农户的脱贫基础。贫困村脱帽、贫困户脱贫,归根结底要靠促进贫困农户增收为支撑,而促进贫困农户增收又要靠特色产业为基础。近三年来,覃塘区把产业培育作为推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主要途径,努力实现村村有增收门路、户户有稳定收入,贫困户经济收入有了不同程度提高,2016年底有1638户7264人脱了贫。但现实情况中,有些扶贫产业是弱质的农业特色产业,贫困户发展能力弱,稳定脱贫难度还较大;有些扶贫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和气候,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深加工增值,市场竞争力弱;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能人带动作用尚未走上快车道,扶贫产业对于脱贫的支撑力有待增强等问题。扶贫工作队要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把培育产业作为完成脱贫攻坚硬任务的根本出路,及时淘汰成功率低的产业,想方设法巩固提高回报率高的产业,继续引进见效快、有持续发展的新产业,既要发挥好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经济调节功能,更好地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
攻克深贫堡垒确保脱贫人口一个不能少。十九大报告要求在今后三年脱贫攻坚中,“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覃塘区虽然不是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但是目前尚在攻坚的5691户24281贫困人口中,也有部分脱贫难度较大的村屯和农户,这些村、户面临脱贫的问题和困难,与深度贫困地区没有什么两样。今年八月,习近平《在深度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覃塘区党委、政府立即以《讲话》精神为指针,认真剖析本城区脱贫难度较大的村屯和农户的攻坚现状,及时提出解决脱贫难度较大村屯和农户问题的有力措施,扶贫工作队应贯彻落实好这些措施,将解决脱贫难度较大村屯和农户问题,切实摆到“精准扶贫”坚中之坚的位子,做到“人员、责任、工作、效果”四到位,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参与深度贫困村屯和农户的脱贫帮扶,确保全城区的所有贫困村屯和贫困人口“一个不少”地按期脱真贫。
攻克短板堡垒实现脱贫攻坚的全面标准。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大目标来说,脱贫攻坚就是要补齐最难的短板,而脱贫攻坚中的短板,又直观地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缺项。习近平指出,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要“以补短板为突破口”。近两年来,覃塘区扶贫工作队认真执行城区政府关于补短板的决策,组织实施并完成项目220个、村屯道路建设258条323.023公里、村屯饮水提升工程11个、提升改造工程(含新建村屯设施)192个、贫困户危房改造930户,帮助2116名贫困家庭学生申请“雨露计划”等,促进了脱贫攻坚实效的提高。未来三年,覃塘区扶贫工作队仍要扭住“补齐短板”不放,按照城区政府的规划,继续组织实施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五大硬仗,确保到2020年,贫困农户“两不愁、三保障”达到上级规定的硬标准。
三、要在助推大扶贫格局发挥最大作用上下足硬功夫
实现脱贫攻坚战的既定目标,既是分管吃、穿、住、教育、医疗、产业发展和就业等多个部门的职责,也是到全社会以及各市场主体的责任。经过三年的努力,覃塘区的“大扶贫格局”己经构建起来,目前需要的是完善各种工作机制,把大扶贫格局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扶贫工作队的职责和能力来说,应从四个方面去着力做好合力凝聚工作,助推大扶贫格局发挥最大作用。
着力做好社会帮扶的合力凝聚工作。覃塘区贫困村屯的自然资源比较匮乏,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单凭自身力量实现全面脱贫难度较大,必须有效借助社会帮扶的外力才能助推其较快发展。当前,构成覃塘区“大扶贫格局”的各社会单位,都对脱贫攻坚作出各种努力,但由于责任没有完全落实,仍存在着帮扶力量难管理、难统筹、作用难发挥等现象。要破解这些问题,扶贫工作队就要从三方面做好凝聚合力工作。一要多方牵线搭桥,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入帮扶工作,鼓励更多的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以多种形式参与覃塘区脱贫攻坚;二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帮扶合力。主要整合涉农资源形成产业化帮扶合力,整合科技资源形成智力帮扶合力,整合文化资源形成文化帮扶合力,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村级服务帮扶合力;三要不断完善和拓展社会“结对帮扶”机制,“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定点帮扶制度要再加强,“一帮一联”的帮扶活动要推向纵深,“四个全覆盖”的扶贫兜底机制要尽快落地。
着力做好社会帮扶的精准协调工作。扶贫工作队只有做好协调,社会参与扶贫才能有序帮到要害处,扶到点子上。一要在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流程上做好精准协调,理顺主管或扶持产业的单位与受援村屯的密切联系,形成扶贫项目制定--项目执行--项目评估--项目改进的完整闭环,努力实现“大”流程有效管理。二要在涉及众多职能部门的扶贫工作实施中做好精准协调,除了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还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加强部门间的有效配合,编织牢固坚实的社会扶贫合力,切实实现“多”部门紧密合作。三要对涉及各地区开展多层次扶贫协作做好精准协调,使帮扶地区与贫困村、贫困户实行精准对接,确保各种扶贫协作精确落到贫困人口身上,切实实现“大”区域有机协作。
着力做好龙头企业带动的能力提升工作。作为覃塘区扶贫工作队来说,在继续鼓励和支持涉农企业等生产要素向贫困村屯延伸的同时,要重点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特色种养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产,延伸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牵线搭桥引进相关企业,扩大就业,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积极稳妥发展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积极推进光伏、旅游、电商等扶贫新项目,打造新的增长点;积极协助龙头企业提升带动能力,主动向城区政府及其部门出谋划策,及时协调好财政、银行、保险等扶贫投融资体系,切实解决龙头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自身优势,围绕产业扶贫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就业帮扶、技术指导、贫困村经纪人培训、助力农产品销售、产业培育等帮扶,切实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增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功能”。
四、要在锤炼扶贫工作队员的“绣花”作风上下足硬功夫
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这是对“精准扶贫”作风的诠译。实践征明,扶贫工作队员如果没有绣花人那样的高超专业技术和细致精准的倾情精神,没有坚持用“精细”作风去抓实各项“精细”工作,要想指导群众夺取脱贫致富全胜是不可能的。为此,扶贫工作队在抓队伍建设中,应从四个方面去深入锤炼队员的“绣花”情怀和作风。
深入锤炼队员具有为民谋利的爱心。好的作风来源于好的思想。不言而愈,锤炼队员养成好的作风习惯,解决思想问题是关键。扶贫工作队要紧密联系脱贫攻坚实际,深入对队员进行党的宗旨教育,促使每个队员把驻地当家乡、把村民当亲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在体验群众疾苦中融真情。要躬身实践、为民谋利,为脱贫攻坚宣传政策,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为项目建设争取支持,永远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要用心多干实事,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已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只要是对脱贫攻坚的大业有利,对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有利,该做的事情压力再大也要顶着干,该负的责任风险再大也要冒着担,为让贫困农户按期脱贫倾注满腔真情。
深入锤炼队员具有严谨精确的意识。要教育和引导扶贫工作队员,牢国树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观念,强化精准意识,把精准当作扶贫工作理念和追求,养成抓任何扶贫工作都要有“绣花”那样的严谨细致。思考问题时以精准为指导,谋划建设时以精准为目标,实施计划时以精准为标准,使追求精准成为行动自觉,落实任何工作都要精当准确、有的放矢,扎实细致、具体实在,准确到位、注重实效,遇事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每一个细小处从严把关,干一项工作就创一个精品,取得最佳效果。当前尤其要聚焦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因人因户因村施策问题、组织劳务输出等问题,用更加严谨精确的作风去做好组织指导,确保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效。
深入锤炼队员具有执着专一的定力。要教育和引导扶贫工作队员,抓任何扶贫工作都要有“绣花”人那样的执着专一。要保持战略定力,紧盯脱贫目标任务不动摇, 精准把握今后三年脱贫攻坚部署,进一步将脱贫攻坚目标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措施、具体责任人;保持规划定力,坚持规划的连续性、项目实施的稳定性和追求实效的唯一性,对于各个乡镇、各个村屯、各个贫困户的脱贫攻坚规划,只要是符合贫困农户愿望的,就要扭住不放,遇到困难不退却,坚持不懈攻难关,用“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出成效为止;要保持组织纪律定力,以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的精神,丢掉一切私心杂念,进一步沉下全身、沉下全心、沉下全力,发挥好引领带头作用,当好合格的脱贫攻坚一线指挥员。
深入锤炼队员具有久久为功的韧劲。要教育和引导扶贫工作队员,抓任何扶贫工作都要有“绣花”人那样久久为功的恒心和韧劲。无论是执行实施扶贫政策措施,还是推动扶贫项目落地,都必须以滴水穿石、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去体现。只要认准的事,就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蚂蚁啃骨头精神和燕子衔泥垒窝精神,坚定恒心,久久为功,一干到底。要把近期脱贫和长远持续发展统筹起来考虑,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既要着力解决脱贫标准问题,又要考虑解决贫困户脱贫后的自主发展问题,尤其是要传授给贫困户熟练掌握赖以致富的扶贫产业技术,让脱贫群众在新时代依靠内生动力越走越远,越走越富,让脱贫攻坚战成效真正得到人民的真心认可、经得起历史的严格检验。
(作者简介:吴少光,广西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派驻贵港市覃塘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队长,挂任中共贵港市覃塘区委常委、覃塘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