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休闲旅游是一种提高农民收入、拓展农业功能、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式。本文简要回顾了英国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历程,从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旅游市场和配套设施4个方面总结了其主要特征,并将其总结为3种发展模式。最后结合当前中国农业休闲旅游面临的发展问题,指出了英国农业休闲旅游对中国的有益启示。
农业休闲旅游是集农业和旅游业的特点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产业,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休闲生活,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互动、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引入农业休闲旅游模式,农业休闲旅游在中国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近年来,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得到国家和地方等多个层面的广泛关注。2010年,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农企发〔2010〕2号),该文件指出发展农业休闲旅游“是我国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拓展农业功能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丰富我国旅游产品体系”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2016年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也明确提出,通过推进农业与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设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来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
英国是现代旅游业的发源地,更是最早提出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的国家之一。分析英国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历程与特征,总结其有效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对中国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产生有益的启示。
1、英国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70年代,英国的农业休闲旅游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经过不到20年的发展,到80年后期,英国的农业旅游景点就已经发展成为与手工艺品中心、主题公园、文化遗产、工厂等旅游景点齐名的时髦景点。根据英国官方的统计,1992年英国共有5552个以人造旅游景点为主的旅游景区,其中农业类的农场景点、葡萄园、乡村公园分别为186、81和209个①,几乎占全部人造景点的1/10。到了90年代中期,大约有1/4的农场直接开展旅游业务或提供与旅游相关的服务,农业休闲旅游在英国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农业景点、主题公园和工业景点成为当时英国人气最高的3大类景点。
进入21世纪后,英国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面对产业革命对英国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问题,英国政府在2001年改组原来的农业、渔业及食品部,成立新的环境、食品与乡村事务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Food and Rural Affairs,DEFRA)。DEFRA以保护英国的自然环境、促进农村繁荣发展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农村管理、有机耕作和经济多样化的措施,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有效地改善了英国的农村生态景观和基础设施。自此,英国政府每年投入约5亿英镑(1英镑约合9.22元人民币,2016)用于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在2007年更是投入了16亿英镑来支持英国农村的发展计划。农村生态景观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英国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到英国的农村享受休闲旅游服务。
2011年,DEFRA发布的一份关于旅游业的调查报告显示,2004—2010年,英国农业休闲旅游业的企业数量和就业人数分别增长了23.2%和29.9%,远高于同期城市旅游企业和就业的增长速度,农业休闲旅游企业的营业额增长了28.2%(按可比价计算)。英国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情况显示,在英国,大约有1/4的旅游企业从事农业休闲旅游业务,这些企业吸纳了接近1/5的旅游从业者,并且贡献了英国旅游业营业额的13.1%。与此同时,从事农业休闲旅游的企业占英国农村地区的企业总数的比例超过了10%,就业人数达到12.6%,农业休闲旅游营业额占农村地区企业营业额的比例一直维持在7%左右。这些数据均表明农业休闲旅游不仅成为英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促进英国农村地区经济和就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2、英国农业休闲旅游的特征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快速发展,目前,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农业休闲旅游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在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4点。
2.1 旅游产品种类多样
英国旅游业的发达源于其向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旅游产品种类多且极具吸引力。旅行社、酒店(包括住宿和餐饮)和旅游交通是传统上旅游业提供的3大类主要服务,在旅游业收入中占据绝对高的比重。但在英国的农村旅游收入结构中,三者合计只占了61.9%,其中旅行社服务占英国农村旅游业收入的比例仅有2.5%。除这3大类传统服务外,与旅游相关的其他服务占英国农村旅游业收入的比例接近40%。其中,以房屋和交通工具租赁为主的服务,以及重视游客亲身体验的体育和娱乐休闲服务,占英国农村旅游收入的比例接近三成。除此之外,英国的农村旅游还提供有博彩服务、图书馆及博物馆参观服务等,让游客在欣赏自然景观之余可学习到与农业、农村相关的知识。
2.2 游客以本地居民为主
农业休闲旅游的主要形式是贴近自然、体验农趣和休闲娱乐,因此游客对农业旅游景点的选择性不强,只要有能满足休闲放松需要的、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人文风情,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游客就不会选择较远地区的景点进行跨区旅游。英国农业休闲旅游的主要目标市场是本地居民,占比超过90%。根据英国“自然环境参与度调查”(MonitorofEngagementwiththeNaturalEnvironment)的报告显示,在选择距离大于8km的旅游景点目的地时,大约55%的英国游客选择去农村地区参观或度假,其中农村近郊(RuralLessSparse)的比例为47%。在参与调查的农业休闲旅游者中,外地游客非常少,大多数游客是来自本地区的距离目的地2~3小时车程以内的居民。并且,这些游客中,家庭游客占总游客数的2/3。
2.3 旅游景点以私营为主,规模较小
英国的农业休闲旅游主要是在家庭自营农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畜牧业在英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占较大比例,其次是种植业,另有少量的渔业和林业。从15世纪末开始发生的英国“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的土地私有化革命,并且在19世纪中期以法律形式得以确认。在土地私有的制度下,英国的农场主能够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在私营农场上搭建与旅游相关的设施,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经营活动。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农业活动,如喂养家禽、采摘果实、收割农作物、捕鱼生产,甚至租地耕种。同时,虽然英国的平均农业生产规模非常大,但是其用于旅游开发的面积却较小,游客的活动空间不大。旅游景点雇佣的员工数一般少于10人,对景点的投资也不多,年营业额多在10万英镑以下。对景点规模的控制保证了英国农业休闲旅游项目的个性化和游客的体验质量。
2.4 交通便利,旅游配套服务完善
在开发旅游景点的同时,英国积极完善了农业休闲旅游的配套设施。自1991年起,英国政府就明确提出向私人农场开发旅游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包括开发景点、修建道路等。自驾游是农业休闲旅游的主要形式,目前,英国已经形成了由高速公路、国道和地方道路组成的现代化的公路网,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的互联互通。在欧盟的资助下,英国推出的“SPARC农村旅游业计划”帮助乡村设计开发了步行和自行车道,使游客能够更加便捷地到达英国的农村内部。同时,英国还非常重视交通信息网的完善,不论是乡村的大小道路,都可以在导航仪中搜索到。此外,在英国的乡村,以B&B旅馆(BedandBreakfastHotel)为主的旅游客房随处可见,而且收费较低,已经成为英国农业休闲旅游的一大特色。
3、英国农业休闲旅游的主要模式
英国历史悠久,乡村自然景观与乡村文化宝藏资源丰富。在发展的早期,英国的农业休闲旅游大多属于自发性的,受制于土地、资金等资源的限制,农场主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只能根据现有资源,以农场有限的剩余空间提供食宿,因此经营规模较小,并且比较分散。但是,这也决定了英国农业休闲旅游景点高度的个性化。英国人酷爱园艺,且追求与众不同,农场主们根据农场特点和个人喜好,将英国的农村庄园开发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其主要开发模式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3.1 观光农业型
观光农业是英国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最早的一种模式,20世纪60年代,英国面临着农业结构僵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英国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始在乡村推广生态保健、休闲度假的农业经营模式。观光农业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当时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受到了农场主们的广泛支持,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英国农民认为开发观光农业明显增加了收入,对英国农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英国观光农业的经营者主要是私有农场主,其经济规模有限,辐射范围和影响力都较小,导致来参观的游客以本地城镇居民为主,而外地游客较少。
3.2 娱乐体验型
随着英国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现代都市人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利用节假日进入乡村令身体和精神放松逐渐成为英国城市居民喜爱的一种旅游形式。从20世纪末开始,英国的乡村开始出现了一些娱乐性强、游客参与度高、表现形式新颖的娱乐体验型旅游项目,以满足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需求。娱乐体验型农业休闲旅游注重游客的亲身参与,在不同主题的农场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劳务活动,现场采摘农作物、捕捞鱼虾和水生植物、喂养小动物等,甚至可以亲自把采集到的食材做成佳肴。通过亲自参与,游客能够在体验乡村生活乐趣中缓解生活压力,享受别有情趣的度假项目。
3.3 节日活动型
除了前两种农场主自发的小规模旅游项目外,英国乡村还通过举办乡村节日活动,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休闲旅游品牌,以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始于1985年的威尔士中部乡村节①。乡村节由威尔士乡村开发管理局与威尔士乡村理事会共同组织,旅游和环保组织、农场主、农村服务企业共同参与,从每年的7月一直持续到12月。乡村节以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促进当地环境保护、提供就业机会、刺激乡村经济发展为宗旨,涵盖自然景观、劳动场景、乡村环游、手工艺品、乡村文化5大活动主题,极大地促进了威尔士中部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威尔士中部的乡村节持续时间长,涉及区域广,参与人数多,成为英国节日活动型农业休闲旅游模式的典型代表。
4、英国农业休闲旅游的经验启示
中国的农业休闲旅游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田园风光的追求,中国的农业休闲旅游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从混乱到规范的发展阶段。然而,与英国相比,中国的农业休闲旅游起步晚、规模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经常出现项目重复建设、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政府部门多头管理、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过度竞争、效益低下(郭焕成和韩非,2010)。②“去农化”倾向严重,旅游开发商为了追求高的旅游收入,盲目追求城镇化、高档化,而轻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这在客观上降低了农业休闲旅游的特色及其对游客的吸引力(孙清彬,2013)。③旅游品牌匮乏,尽管整个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但鲜有拿得出手的旅游品牌,尤其缺乏层次深、品位高的中高端旅游项目,产品品种单一、档次低、同质化等问题突出(方世敏等,2007)。④配套设施不完善,在经济欠发达或者偏远乡村,对公共交通、食住条件、卫生状况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有限,满足不了游客的基本需要(郭焕成和韩非,2010),制约了这些地区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通过对英国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历程、特征和模式的分析,针对中国农业休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英国的发展经验,以促进中国农业休闲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
4.1 加强规划管理
把对农业休闲旅游的管理纳入到政府的管理职能中,形成一套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和农户主导的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制定相关的法规或指导文件,使农业休闲旅游项目的运营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实施动态跟踪管理,严格项目审批、项目建设、项目运作等环节的分类评估,保证旅游项目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卫生安全、服务质量、价格收费等方面符合市场和游客的标准。
4.2 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
农业休闲旅游是一个高度综合的产业,与农业生产、交通住宿、休闲娱乐、文化创意、旅游购物等多个行业密切相关。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农业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时应当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农业资源,深挖本土文化内涵,使自然资源与传统文化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休闲旅游品牌。在保持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开发现代化的农业体验、民间节庆活动、农村生活体验等独特的旅游产品,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4.3 完善旅游地基础设施条件
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难有足够的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地方政府应当把开发农业休闲旅游项目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在招商引资、财政税收支持等方面有所作为,成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基金,重点加强农村公共设施、交通通讯、食宿设施的建设,改善景区的运营环境,提高游客在食、宿、行、游、购、娱各方面的整体体验。
4.4 提高旅游服务的整体质量
游客的感知服务质量是决定旅游项目能否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服务具有无形性的特征,因此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管理应当从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入手。一方面要在农业休闲旅游领域引入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为行业发展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信息技术,提高农业休闲旅游的现代化程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民对旅游知识和民俗文化的了解,提升旅游产品的层次和旅游区的服务水平,从而推动农业休闲旅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世界农业》 2016 (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