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赵晔: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亟需创新

[ 作者:赵晔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30 录入:王惠敏 ]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因为其能够增加区域财政收入,实现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的特点,正在成为我国很多地区发展地方经济的新途径。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乡村旅游景点无序开发,景点布局不合理,乡村之间近距离、低水平的同业竞争现象严重;部分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资金的缺乏,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部分地区出现了因开发规模过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部分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对旅游资源实行重开发、轻保护的举措,造成了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培育新型旅游资源,打造多样性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从我国来看,各地应该根据不同的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历史文化、发展趋势,选择适合不同地区条件的发展模式。在模式选择中通过推进创意农业,整合其他产业资源、建设人工景观、策划旅游节庆等旅游景观与活动,更加充分的体现乡村特质。

发展乡村旅游,关键要寻找村庄灵魂,着重挖掘传统“三农”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旅游的灵魂是文化,但从目前我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状况来看,往往侧重于餐饮、娱乐,而忽视对乡村文化的挖掘。而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对文化的挖掘保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验。西班牙通过政府对社区的教育培训和文化恢复计划的方式对传统的文化进行挖掘和保护,例如教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合作对民间歌舞、传统手工艺、音乐进行了发展,而农业部则通过对传统的食谱进行收集和整理的方式对饮食文化进行了挖掘。我国发展乡村旅游也应该转变观念,将其发展既看成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手段,也看成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途径。

借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来增加贫困群体的造血功能,这是一种开发式扶贫的方式,通过将乡村旅游与乡村扶贫的结合,通过发展集体经济、规模经济和旅游经济来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2011年贵州就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倍增计划的意见》,其中明确了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目标任务、重点内容、保障措施。其他省份也应该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各单位扶贫资金,从供给的角度对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进行扶持。而从需求的角度来看,通过对旅行社的号召来提高城市居民开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从而增加扶贫的参与方数量。

作者系辽宁省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县域经济报 第75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