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上评价,在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的同时,中国农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农业持续增长与农产品安全的矛盾趋于加剧、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与农民利益保护的矛盾趋于加剧、现代农业发展与劳动力老龄化的矛盾趋于加剧、强化农业投入需求增长与现行支持政策效率偏低的矛盾趋于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提升与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趋于加剧等五个方面极具挑战性的矛盾。
现实表明,在新常态背景下,由于内外部条件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必将面临一系列并非短期、偶然,而是持续存在的新的问题和挑战。就现实而言,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实现五大突破:
第一,在实施粮食安全战略重大调整上实现重大突破。在耕地资源减少和粮食需求增长不可逆转,以及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扬、人工成本持续攀升的新形势下,“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安全压力必将不断加大,粮食供求弱平衡和紧平衡将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以农户为主的“分散化”粮食安全保障模式将难以为继,必须因势利导及时调整粮食安全战略,其核心任务是以粮食优势产区为重点,以粮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主要依靠适度规模的规模优势和机械化替代人工的成本优势,实现向区域化的“集中式”粮食安全模式转换,由此完成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调整。
第二,在全面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上实现重大突破。在农业老龄化矛盾不断加剧,小农户经营的不适应性愈加暴露的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快全面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对农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制度支撑。为此,应当重点有三个方面的创新性突破,一是在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基础上,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更稳定和更具规模理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通过健全培育体系、建立资格制度和完善支持政策,加大力度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在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三,在多元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实现重大突破。“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完成小康建设任务的决胜期,而能否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则是最为关键的重要方面。就实际看,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目标,必须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使农民能够获得多元化收入来源。一方面,应当更大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延长产业链,拓展新功能,发展新业态,实现一三互动,产村融合,继续依靠农业产业化深度提升来稳定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地抵押融资和有偿退出机制,推进农民财产权的资本化进程,稳步提高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增值收益的分配比例,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同时,要特别重视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中有效防范对农民的挤出效应,确保其能够参与分享农业产业升级的收益
第四,在进一步优化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上实现重大突破。我国农业发展中过度依赖财政资金支持和现有财政支持政策效率偏低的双重局限性已经充分暴露,过于偏重龙头企业和对小农户普惠式优惠的政策支持方式,已经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因此,当前必须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新形势,及时优化调整农业支持政策,关键是要在两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投资体制,主要通过制度创新提高支农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强化支农政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二是建立和完善涉农资金整合平台,构建财政支农项目与多种新型经营主体的对接机制,有效提高财政资金投资效率。
第五,在切实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实现重大突破。就现实看,我国农业增长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格局仍未根本扭转,农村中大量未加处置的废弃物、牲畜粪便和生活垃圾带来的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等问题依然严重,不仅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红灯已经全面亮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了农民的基本生存,而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矛盾持续加剧。因此,我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将构成长期性挑战,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确保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必须以显著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目标,全面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重点是要大力拓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等新的发展路径,实现保护与利用并重,兼顾保障农业产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优化农村生态功能的多元发展目标,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社会科学报》总第1507期1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