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刘晓山:抓住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发展机遇 踔厉奋发迎接新挑战

[ 作者:刘晓山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8-08 录入:王惠敏 ]

编者按:7月20日,由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和吉林省黑龙江商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东北振兴与高质量发展(长春)论坛”在吉林长春举行。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开发指导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刘晓山受邀出席并作主题演讲。刘晓山以《抓住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发展机遇 踔厉奋发迎接新挑战》为题,从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发展赋予的新使命以及其为乡村振兴发展迎来新机遇、提出新挑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以下为演讲全文。

一、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发展赋予我们新使命

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最具时代意义的力量就是生产工具的革命。自从人类学会运用火、石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后,直接开启了文明进程,铜、铁器等冶炼技术的发展,拓展出农业文明,电、蒸汽机的发明,开启了工业革命。当今时代,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蓬勃兴起。这一代信息技术是新的生产工具,加快形成发展数字经济、智慧生产方式成为人们普遍共识。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建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性产业,数字经济、智慧生产方在东北与农业农村发展各领域深入渗透融合,引发数字乡村、智慧农业领域深刻变革,不但能有效推进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振兴,还将会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格局、产业形态和生活方式深度变革,产业变革、生活提质、环境改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和智慧农业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0年对农业农村信息化、数字乡村及智慧农业发展作出部署,目前推进数字乡村及智慧农业建设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用一节规划了“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同时提出“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数字化改造”。《“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列为十大优先行动之一。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强调,要加大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慧农业和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在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专项规划层面,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数字乡村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做出明确要求。2022年,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至2025年)》,具体部署“十四五”期间的数字乡村重点任务。

从农业农村部工作布局看,推进数字乡村及智慧农业工作的抓手、平台和载体初步形成。编制规划文件,先后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规划》《农业农村大数据业务构架》等,指导各地落细落实任务举措。建立工作机制,2013年成立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数据安全协调推进机制,推动相应领域工作落实。通过实施数字农业试点项目,认定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示范带动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融合应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运营益农信息社,为农民提供公益、便利便民、电商培训等服务。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产品上行、优质优价。会同中央网信办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举办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发展论坛,探索建立乡村建设信息库,开展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制定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定期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报告,编制数字乡村建设指南等,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出现频率、范围、程度逐步提升。

二、数字乡村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发展迎来新机遇

从国际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以大数据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创新发展引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数字农业作为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相继出台“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农业技术战略”和“农业发展4.0框架”等战略,构筑新一轮产业革命新优势。

从国内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5G网络建设进程,为发展数字农业农村提供有力政策保障。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数字技术的普惠效应有效释放,为数字农村农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中国农业农村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为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发展前景看,信息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农业农村正迈向数字经济、数字文明新时代,将对农业产业、农业经营、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等产生深远影响。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前景无限美好。一是农业生产: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二是农业经营:新型电商等新业态不断蓬勃发展;三是乡村建设:实现网络全覆盖,数字乡村建设是未来乡村建设必选和重要标致;四是乡村治理:数字化赋能使乡村治理更加增“智”有效;五是农村服务:数字技术引领乡村智慧绿色发展;六是农民发展:发展数字化时代,农民劳动技能向数字化转变;七是农村经济:数字叠加和溢出效益将持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从技术层面看,农业生物技术与农业信息化技术,将驱动现代化农业农村快速发展,最终实现建成农业强国伟大目标。一是农业数字化,将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使未来农业成为最具有先进要素武装的高效率现代产业;二是农业大数据,将促进农产品全产业链衔接,使未来农业成为更具协同性的现代产业;三是农业智能化,将提升农业难题一体化解决能力,使未来农业成为具有高水平管理决策能力的现代产业;四是农业机器人,将解放农民双手,使未来农业成为机器劳动为主的无人化、少人化行业;五是农业纳米技术,将引发农业关键环节发生革命性变化,使未来农业成为更加绿色化的产业;六是生物技术,将改变人类食物获取途径,更多地摆脱靠天吃饭的约束;七是太空育种,将拓宽优良品种培育渠道,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高品质食物;八是基因编辑,将建立生物精准育种新方法,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九是动物干细胞技术,将在培养肉产业、干细胞育种等领域具有广阔的潜在用途;十是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提升乡村建设、治理能力水平和效率,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和美家园。

三、数字乡村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发展提出新挑战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少制约瓶颈,突出表现为“新三农”问题,即“农村空心化、传统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问题。东北的“新三农”问题尤为突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面临产业价格“天花板”封顶、产业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乡村建设规划品质提升、劳动力素质能力提高等关键瓶颈问题的破解迫在眉睫。首先,产业升级压力越来越大。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革,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资源减少的趋势,打破了原有的农业发展、乡村建设格局。谁来种地、搞建设,怎么种地、怎么建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农产品消费升级加快,多元化、高质量、健康安全的产品与需求仍存在不少差距。只有加快农业发展、乡村建设方式转变,不断提升产业升级、乡村建设规划品质,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新要求。其次,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过去农业资源过度开发,乡村随意私搭乱建等情况,导致生态环境、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乡村建设无序、无品质短板难以弥补,只有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乡村建设规范有序发展,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建设水平提升,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农业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农民增收受到了一定制约,只有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行业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东西协作、陆海统筹,让农民在产业链上分享更多收益,让乡村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农民增收的空间才能有效扩展,乡村建设才会有品质提升。当前,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数字鸿沟加快联合,数字技术的普惠性效益有效释放,为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强国建设仍然面临农业产业加速体量结构提升,乡村建设突破存量增量迭代升级,乡村治理持续数字智慧赋能增效的迫切要求,加上农业国际合作形势严峻、高水平农业科技亟待自立自强等诸多挑战问题。

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激活提升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增长效益并重,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由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化到可持续发展,走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走出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农村发展道路迫在眉睫。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乡村5G网络、物联网设施等新基建布局亟待完善;二是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较弱、覆盖率低,数据整合共享不充分,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利用不够;三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不足,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农村专业专用传感器缺乏,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四是融合应用不足,农业产业、乡村建设数字化智能化滞后。2020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为31.7万亿元,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达8.9%、21%和40.7%。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占比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五是数字乡村的治理水平偏低,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乡村振兴站在了新起点、迎来了新机遇。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网络、计算、感知三大主线快速迭代升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热潮尚未退却,5G、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卫星互联网、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技术又扑面而来。信息技术与乡村振兴涉及的领域全过程渗透融合速度明显加快,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要素、关键引擎、重要“新农具”、标致性指标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力支撑。

从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的重视程度来看,已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看,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生活提出了新期盼。“十四五”时期是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顺应时代趋势、把握发展机遇,加快高水平农业农村数字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抢占数字农业农村制高点,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从农业发展来看,已从传统农业时代转向产业行业深度融合、集群集约、高质高效、绿色生态、智慧数字;从乡村建设来看,已从基本温暖安全型转向多维高品质需求、生态环保、健康舒适、精美精致、智慧现代;从乡村治理看,已从人为治理提升到人为+信息智能、区块链治理、行业协同、城乡互补、全域一体、同质同标、和美和睦新阶段,对业态发展和产品品质、生活品质提出了新需求。只有进一步优化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支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与交流机制,加大力度建设服务平台,引导科技成果“进乡村”,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乡村建设提品质、乡村治理添智慧、农民内生动力拓渠道,才能有效激发乡村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乡村振兴跑出同质同标融合新速度,实现农业强国。

二点建议

日前,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高水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目前,东北的振兴之前已经有较好的工业和农业基础,在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借好当下科学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势头正是时候。关键是信心,信心由经济状况向好而来,经济状况向好由产品附加值而来,产品附加值由销售额而来,销售额由市场需求最大价值而来,市场需求最大价值由找准产品最大价值需求对象而来,产品最大价值需求对象由产品品质而来,产品品质由科技实力而来,科技实力由人才而来,人才由双向奔赴而来。因此,我提二点建议。

一是狠抓产品销售环节。销售是产业的发动机。由中国城商联发挥全国行业协会作用,行业聚力,培育激发城乡市场新动力;三产合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城乡互力,促进城乡消费市场共同繁荣;品牌助力,促进农业提质产业升级。打造农商互助、商产融合销售平台,构建商业服务业助乡村振兴体系,有效探索行业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品牌助力的机制可以借鉴。

二是狠抓人才引进环节。人才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由全国高校联盟在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指导下,开展的“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以县为单位与高校结对,建立乡村建设工作站,为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示范,引人才育人才,开展大学师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聚智聚力模式可借鉴。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踏着新时代的节拍,抓住信息科技为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紧跟国家战略发展迫切需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的初心使命。东北地区正站在新一轮产业突变、乡村蝶变,农民蜕变的时代大变革风口,面对乡村振兴所需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从今天的论坛就能感受到我们“东北人”勇立潮头的决心和眼光。期待东北再一次准确把握历史方位、时代坐标,抓住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新一轮历史性发展机遇,踔厉奋发迎接新挑战,探索出新的东北发展之路,为东北、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开发指导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民生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