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光明日报:新农村呼唤新乡贤

[ 作者:吴晓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4 录入:吴玲香 ]

导言:光明日报第九期两会微沙龙邀请了一位人大代表、两位业界专家和多位网友,就这个话题进行了在线交流。详情戳链接《建设美丽乡村留住文化乡愁》。今天,我们将继续对新乡贤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参见光明日报0313日头版头条《新农村呼唤新乡贤》。

春节期间,我给家里的保姆放假。假期还没过完,她就回来了。一问,是因为丈夫赌博,吵嘴后在村里待不下去了。

提起近些年乡土文化受到的侵蚀,一位研究员代表感受深刻。随着时代发展,乡村社会受到冲击,问题层层累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农村亟待旧貌变新颜

怎么变?

今年两会提交审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送来了春风。在草案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第二节《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里,有这样的表述: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

何谓新乡贤文化?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解释材料中这样解释: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特点。借助传统的乡贤文化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乡情为纽带,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为示范引领,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有利于延续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共同富裕,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培育新乡贤文化,最关键还在人,还在新乡贤的引领作用。

10年前,河南新乡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代表,便有大烦恼。那时候的裴寨村,村委就一个喇叭、一间房子、一条椅子,村民住的是土坯房,吃水要到百里外,更揪心的是,宗族纷争,麻烦就像一筐跳蚤乱蹦,村主任的位置因此空了两届。

何以至此?

一个原因便是,乡贤群体的缺失。

回顾历史,历代乡贤代替或配合官府处理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架桥修路、挖渠筑坝、抢险救灾、尊师重教、纯化风俗、定纷止争、稳定秩序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乡贤文化自明清以来,开始由盛转衰,近于凋敝;乡贤群体发挥作用的空间也愈加逼仄,近乎消弭。

风筝断线了,农村知识精英都流向了城市,成了城市人。长此以往,农村成了空壳,魂就丢了。

一个没有的乡村,是绝无半点吸引力的,怪不得,保姆要早早回城了。

人都是有感情的。

丢了,还是有许多人不被潮流裹挟,尝试着要找回来——这里头,有退休干部、学者,有大学毕业生,有成功商人,他们在广袤的田野上,伸出手,试图对接历史与未来。

2005年,裴春亮代表决定离开县城,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接过村主任这个位置。他的抱负坚决而明晰:让百姓富,使风俗淳。十年劳心劳力,他做到了。如今的裴寨,家家住别墅,风景美如画,人人谦恭有礼。

无锡市锡山区山联村党总支副书记朱虹代表也做到了。这位出生于1986年的大学生,村支书的一个电话,就让她放下城里的工作,从此一头扎进农村。在那里,一天当两天用,雨天当晴天用,夜晚当白天用,短短几年,偏僻贫困的山联村一跃成了江苏最美村庄,百姓富而有礼,生活有滋有味。

谈到乡贤,广东省侨联主席王荣宝委员最先想到的是归国华侨。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座桥梁,第一所幼儿园,第一家养老院,第一座图书馆,哪一个不是侨胞们捐建的?

今年75岁的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赵亚夫代表是个农业科学家。2001年退休后,想着自己还能发挥余热,于是他决定扎到农村去。既然要去,就选了最穷的村子句容戴庄村,当时村民的人均收入才2800多元。带着技术,带着一颗心,赵亚夫代表一扎就是15年。现在戴庄村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人均收入跃升为两万元,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仅扶危济困、带头致富就够了吗?

显然不够。

这个问题,福建省南安市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代表也曾苦恼过,村子富了,难免会有利益的纠葛。怎么办?他成立了由36位乡贤组成的议事会,有疑难事就上会讨论。拿养老金说吧,以前到60岁的,每年村里会均发600元,但富的人觉得轻飘飘,差点的又觉得不够。乡贤议事会一讨论,决定取消均等制,逢年过节,让全村的孩子们带着面线和鸡蛋一家一家去拜访老人。这样既教育了孩子,也把这部分钱送到了最需要的人手里。议事会的作用还不止于此,乡贤们还是村务工作的考核者、监督者。

不管是本身作为乡贤的代表委员,还是代表委员口中的乡贤,在当下,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乡贤。

何谓新乡贤?在何处?

一般而言,有德行、有才华,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的人,可谓之新乡贤。”“再宽泛一点说,只要有才能,有善念,有行动,愿意为农村建设出力的人,都可以称作新乡贤。

不管是传统乡贤,还是新乡贤,采访中,代表委员认识一致:新乡贤做的事说的话,能够引发共鸣,能够点燃激发农村群众善念,而一旦点燃善念,很快就会铺天盖地

呼唤更多新乡贤

 “点燃的不仅仅是农村群众,还有两会代表委员、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

事实上,新乡贤概念甫一浮出水面,学界和地方就已经行动起来。学界自上而下寻找新乡贤,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发起寻找新乡贤评选活动,地方自下而上推选新乡贤,在浙江、湖南、湖北、贵州、甘肃和山西等地,新乡贤所发挥的榜样力量已经显现。

赵亚夫代表第一天到戴庄村,想给村民开个技术讲座,等了半天,只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还是村干部。第二场,来了7个人,此后,才慢慢多了起来,首先要让百姓信,要和他们打成一片。如果缺了这一环,单凭一腔热血扎下去,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这些年,跟我下去的学生,几乎没一个留得住的。赵亚夫代表不无遗憾地说。

另一方面,要让新乡贤帽子戴得牢,还需要政府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培育新乡贤文化,增强新乡贤的认同感。让他们愿意并乐于留在乡村施展才华。钱念孙代表说,在培育新乡贤文化时,要警惕一个不良现象,乡贤在与宗族结合治理乡村社会时,有时难免与私利交杂。以往有些人在处理问题时仗势欺人、假公济私等,那自是应当嗤之以鼻的。

新乡贤不等同于传统乡贤

这方面在研究和实践中早有共识:新乡贤文化既汲取传统乡贤文化中的价值精华,又践行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发扬传统乡贤品格,又凝练现代乡贤品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相契合、传统与现代相对接的文化。

朱虹代表说,两会后,她要做的一件事是,在村里粉刷文化墙。孝与德,古与今,都将会在文化墙上一一展示。她相信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涵养作用,希望最美村庄不仅仅是在景观上,而是能延伸到人心里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光明日报2016-03-13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