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11月28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国改革(2015)年会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高层改革研讨会,在四川省内江市隆重召开。此项活动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及国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的背景下展开的,目的是征集当前改革实践成绩突出单位,进行调研推广,推动改革政策、改革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有机互动。
孙长学: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学习一下,这对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下面有很多我的老领导,我讲的时候,觉得战战兢兢,我做学术研究,讲错了,请大家包容一下。
我主要讲这么几个问题,周老师讲了确权和流转,确权以后,更多的是怎么用市场机制的办法,变化更多的收益。我讲这个问题是这么考虑的,我们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我们能不能形成一些新的动力,在农村这块,产权改革的话,在十三五时期其实农村转型发展,是新的引擎。
这么几个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比较快,我和出台的改革做了一下比较,1984年之前,1997年之前,和2012年之前,这几个阶段,正好是农村土地方面的改革,推动力度相对比较大的时候,把农民的收入和GDP的增长做一个比较。部分数据不是很准确。比如说1984年,我和1985年做了一个平滑处理,我们合在一起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以2007年为基准点,前面有几个阶段,农民收入的增长,我感觉到,形成了比较快的增长时期,恰好是农村产权改革预期比较好的时期。农民或者市场对农村的产权改革,可能形成了比较好的预期,社会新的活力就会逐步形成。
农村改革,在前几个阶段,很好的促进了我们经济体制的顶层设计,不完全是这样的,比如说1997年之前民营经济对农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前加快提升农村产权治理水平具有迫切要求。我想有这么几个需求是比较迫切的,第一个是城镇化的需求,我们农村产权改革步伐,我感觉跟不上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有可能会拖累我们户籍城镇化目标的实现。这个目标是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要达到45%,我觉得这个完成的难度我们分析下来比较大,就难在农民转市民化,土地、住宅、集体资产,产权怎么处理,我们看一下常住人口城镇化变化比较快,比重也比较高,跟户籍制度的差距不是缩小,还在扩大。
2012年的时候,大概是17.3%,去年应该是19%的差距。我们找了一些材料,包括我们所里的社会调查的材料。我们用了一个烟台的调查,29%的农民是进城,不愿意转户口,还有45%,既不转户口,也不进城,为什么农民不愿意进城,对农村产权改革的预期和我们集体成员的现实获得可能有比较大的差距,这是我们的调查数据。
第二个,我感觉比较紧迫的,现在提高产权改革的获得感,亟需建立市场化、制度制、规范化的农村产权权益转化及实现机制。我们确权了,怎么确权是很重要的制度设计,我觉得确权以后我们有很多本子,怎么把这些本子转换成一些经济价值,我觉得现在确实是很迫切的需求。
再一个集体的,特别是东部地区,经营性资产规模比较大,资产价值上涨以后,我们有巨量的规模,我们有2.6万亿的资产,南海的话,前3年已经超过260亿元,这么大的资产规模,按照过去传统的村委会的管理方式是很难胜任的。再一个建立农村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村管理体制。现在农村发展有很多新的变革,我们过去的管理体制,包括村级的管理,广东佛山从过去三位一体变成五个分离,如果缺乏制度化的产权治理,容易滋生农村的小官巨贪。他们年纪大了,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事,老同志年龄大了愿意干这个事,但是网络、电脑用起来不是很方便,确实需要新的管理体制。
还有一个涉及利益诉求多了,利益冲突多了,农村资产规模增大,收益增大以后,对民主决策,特别是我们新生代的农民,他们的民主化的决策意识、参与意识是明显增强的。佛山85%以上的利益冲突都是因为集体资产方面的。
现在重要的可能是流转机制上,实现方式上可能有这么几个工作比较重要。第一个建基础,就是确权颁证,上午讲了几种形式,主要是确权,确地,部分发达地区确户。第二个建机制,建立健全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各地现在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我觉得下一步可能还是在小范围的交易平台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进一步怎么联网,怎么共享,实现市场化价值的发现价值。这是我们在佛山调研的时候,他们总结他们几年的流转量还是比较大,比较快的。
第三要广泛合作,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股份合作制。我在佛山了解的时候,感到非常惊讶,他们讲了,在佛山,特别是南海,十几年来,总结出28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形式,我觉得好好研究一下这些形式,引进或者复制中西部地区,好多经验还是比较适合的。这是广东佛山政企分离改革的,过去农村财经分离改革,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社。进一步实现专人或者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第四鼓励集体资产专业化的管理,发展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在这方面,特别是有一定资产规模的集体,因为过去主要靠我们自己管,现在资产规模大了的话,我们尽可能用市场化的方式引进专业的团队来管理,比如说是不是把集体资产委托专业的团队,一定比例去收益共享,是不是能在发展铺会金融政策里,鼓励试点农村的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业务,或者把城市的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向农村资产管理延伸,给予一定的政策性的经营补贴。城市有一些管理人才,农村土生土长的草根适合管理的人才,鼓励他们在这方面做农村产权职业经理人,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还有一些地方,这只是思考和探索的地方,有一些地方把土地要素作为资产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混合经济。就是河南的南街村。
农村产权改革,能够形成农村发展的新动力。首先是激发农民的动力,主要是农民的收入增长,我觉得从成都调研有比较明显的数据,再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的农民的就业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过去了打短工,现在可以放心融入城市的就业,有助于在实质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个数据是比较明显的,在成都几个地方都是这样的,通过土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是比较快的。
第二个能够形成新型农村的产业发展动力,新型农村的产业发展动力跟我们过去村村点火的乡镇企业有所不一样,特别是在一些东部的发达地区,他们面临着产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我在佛山了解的情况,特别是汉城的科技城,原来是一大片的钢材市场,很乱,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发成了科技园区,收入是非常高的,引进170多家企业,收益是非常可观的,实现了产业升级。
第三个就是提升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农民变市民,带资产进城,把过去农民跟土地关系,从实物连接,变成资产纽带联结。像佛山探索出在集体土地建设城市的一个新模式,这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过去这个地方开发强度太大了,没有国有土地供建设城市。还有一个提高土地的生产潜力,主要是我们的生产方式。党教授也讲了,通过我们生产方式优化组合,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土地的生产潜力。短期内,我们的技术进步并没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精益化的体系重新优化组合,生产效率可能会有很大的提升。
最后,在产权改革或者流转的过程中,应该推进农村产权治理民主化和法治化。特别是广东,由于缺乏法制保障,看到别人经营收益很高的时候,出现了人为破坏市场秩序和规则的这些行为,还是比较普遍的,现在这是一个新问题。另外也要避免改革以后,一批有劳动能力的人不愿意就业了,这个也会引起新的社会问题。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要加强农村的契约精神,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我们还有一个成果,怎么样加强在农村改革中法律体系的完善。我提一点,我发现有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提高宪法产权成果的保护,因为这是最高的保护力度。最近4次宪法修改,对公司产权的保护都是有规定的,特别是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在这3个阶段农民收入增速出现了一波比较高的增长,我觉得在今后,我们有没有必要,在农村土地三项制度,至少在三项改革试点评估的基础上,能不能加强宪法对产权保护的新规定,我觉得这个有可能会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的动力。因为在宪法保护力度加强以后,我们的土地管理法,相应部门的法律,可能就会做出更好的修改。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凤凰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