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改变中国的最大迁徙现在正进行

[ 作者:历史小河流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1-23 录入:王惠敏 ]

原题:改变中国的九次迁徙,北多南少的转变 最大的迁徙现在正进行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由于我国古代地域就辽阔,所以人口也众多。但是,有些地方本不适合长期生存,或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发展、躲避战乱和灾难,历朝历代都有人口迁徙,有些不仅规模庞大、人口众多,而且对我国古代,甚至现在都有深远的影响。下面笔者统计了几次有重大意义的迁徙,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下方评论区进行补充。

1.迁徙出了中国的最大的民族

在秦汉之际,虽然迁徙的人数较少,但是随着人口逐渐向着“中原”地区移动和聚集,最后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汉族,也就是原先的华夏族。随后由于战乱等在东汉末年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迁徙和民族融合。

2.北多南少的转变

发生在西晋“永嘉丧乱”时期的南北人口大迁徙,各族人民受不了腐朽的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黄河流域众多的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北多南少的显著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3.

3.南北的均衡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4.“靖康之乱”时期

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

5.“金完颜亮”时期

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

6.“蒙古兵南侵”时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7.“走西口、闯关东”时期

19世纪后期的旧中国,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后,两国竞相在东北扩张势力,修筑铁路、掠夺资源,需大批劳动力,迫使华北破产,农民移入东北,尤以山东、河北两省农民最多.1923年-1930年间移入东北达300万人,1937年一年就达到70万人。此外,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来自河南、陕西等省的农民。

8.“东南沿海下南洋”时期

欧美资本主义侵入东南亚后,为掠夺东南亚资源,招收中国破产农民作为开发殖民地的劳动力资源,并贩卖中国劳工,致使东南亚人口激增。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就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而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9.春运

历史上的多次迁移奠定了中国的格局,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虽然人口众多,但是不及现在每年进行的春运。这个迁徙不同于以往,这是背井离乡的人民返回自己阔别已久、思念至深和期盼已久的故乡和家人身边。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如我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历史小河流 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