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极必反,中国食品行业也到了浴火重生的历史时刻。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一、分散和落后的中国农业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了三十多年,中国制造影响到了全球,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但是中国的农业生产是相对落后的。
提起农产品销售,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对,农贸市场!我国农产品营销大多停留在“萝卜青菜,挑框就卖”的初级阶段,很少品牌建设和营销策划,品牌缺失是中国农产品最大的短板。
“三农”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格局,表现为与城市和现代社会不适应不对接的问题。这儿涨价、那儿涨价,说明供给不足或不均衡;一会有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会儿有那样的食品安全问题,说明生产的格局、体系不够健全。小农经济的生产格局不适应大市场、大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最近十年,中国的农业经济优良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在经营制度、土地贡献率与农产品增值率、农业生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上,仍然有不少提升空间,与活跃的市场需求和快速成长的市场规模仍有很大距离。经营上一家一户比较分散,规模小,效率和效益不高,质量不均匀不稳定,可追溯率低,产销首尾不见,与产业后端已经部分现代化的加工业和先进的大商业仍不匹配不适应,产业依然不贯通。客观上为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二、同质化竞争“趋低营销”,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稍微了解中国农产品市场和农业企业的人都知道,绝大多数企业由于产品同质、竞争力方法相同,大家都没有钱可赚,在微利发边缘挣扎着。
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当大家都做着同样的事情最终压得大家无钱可赚时,无良企业就动了起了歪心思,开始用违规和非法的手段“掺杂使假”以降低成本,不安全食品就这样出炉了,无良企业以损害消费者利益换取苟且生存。当整个行业都在做这种事情的时候,整个行业就开始堕落。没有市场话语权的中心企业更是无路可走,他们没有底线,国家标准、道德自律全被抛到脑后。这就是我国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查处不完、放心不下、随时爆发的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今日头条(头条号/橘掌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