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科技对接农业创生产新模式

[ 作者:卢梦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12 录入:吴玲香 ]

一根秸秆能做什么?开天地生态观光农业基地老板蒋洪兵说:秸秆的用处大得很。我们从附近村子收购秸秆,再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发酵处理,产生沼液、沼气、沼渣循环利用。从土里来到土里去,农业废料变成了现代农业的助推器。

127日,记者来到茗山乡九龙村的开天地种植基地。在红菜薹种植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长势良好的红菜薹。今年60岁的陈散心是附近九龙村的村民,自从基地落户后每天去田里亲手摘一把菜薹已经成了她的日常。谈起基地种植的菜薹有什么不同,陈散心笑着对记者说,这里种的菜苔子比我自己种的要长得大一点,味道比我们种的要甜一些。

蒋洪兵出生在大冶七里界,很早就外出发展了,后从事房地产行业赚了些钱。2011年,蒋洪兵带着对农业的热爱和自己的一份情怀回到家乡。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眼前的土地杂草丛生,田里劳作只有老人与老牛。蒋洪兵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经过一番研究,他有了初步的构想:用科技与传统农业对接,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的人工投入和成本投入,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模式。经过不间断学习,蒋洪兵掌握了多项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先后完成了蔬菜免农药防虫种植,无土栽培和水生蔬菜种植技术、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多功能高效环保腐化池、有机液态肥等多项发明专利和技术。

该基地将过去的农业废料秸秆、水草集中收购,通过粉碎,腐化经过沼气池发酵形成了天然的有机肥料用于基地种植,形成了一个科学、环保、有机、健康的新型种植模式。而这,只是开天地种植基地绿色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当天,从武汉赶来合作签约的武汉现代都市农业规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育敏站在基地上看着红菜薹,忍不住折下两段生吃起来。这里种的红菜薹爽口,味甜。就像我小时候吃的一样。林育敏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项目的实施,让农村农民的土地逐步规模经营,由社会资本吸引农民务工,农民土地入股;保障农民权益的同时,既能兴种安全健康的农产品也能形成规模示范效应来带动其它地区农村农业的发展。通过这个项目打造农业农村新的生产模式。

下一步,开天地生态观光农业基地将建设智能化蔬菜大棚、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特色乡村旅游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农业观光项目。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东楚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