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陈志强:扶贫要坚持输血造血有机统一

[ 作者:陈志强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1 录入:吴玲香 ]

要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实现真正的脱贫,更重要的是要产业帮扶,让村民自身实现造血。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陈志强接受新华网广东频道采访时表示。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陈志强接受新华网广东频道采访。新华网 何善福摄

据介绍,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积极开展科技产业扶贫引领村民脱贫致富,在具体推进扶贫工作上,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要求和工作部署,根据帮扶村的具体情况,制定工作要点,充分发挥学校科技、教育和人才等优势结合帮扶村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以科技扶贫特色,探索产业带动的扶贫模式。

陈志强认为,广东要提前两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道远。我们现在有很多贫困乡村和地区,不是大家不努力,而是确实有些客观条件难度非常大。陈志强说道。

对此,他表示,实施精准扶贫就应该坚持输血造血有机统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陈志强看来,贫困村在脱贫的路上需要借助外力实施帮扶才能活跃起来,但不是长久之计,扶贫的最终目的是就是让村民自发、主动参与工作,帮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技能上、可持续发展上彻底挖穷根

送钱送物的输血式救助不过是治标方式。更重要的是要进行产业帮扶,使得村民自身实现造血,让造血锻造经济发展持续活力,同时还可以把一些在外务工的青年吸引回来在家就业。陈志强说道。

同时,陈志强也表示,产业帮扶也不是胡乱规划,要因地制宜。我们每一轮在扶贫点的产业项目都不一样,针对每个地区的地理条件、环境,要进行科学详细分析才能制定可行的计划。同时,帮扶的项目不仅是针对中心村贫困户一对一的帮扶脱贫,而且将目标放到整个镇甚至到县市及周边县市,建立长效机制,使农户能够有长期收益,造福于当地农民。陈志强说。

据悉,在广东省2013—2015年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华南农业大学对口帮扶乐昌庆云镇袄田村时,因地制宜开展科技产业扶贫,包括发展种植华航丝苗优质水稻、黄烟种植及种植南方大豆新品种等。对口帮扶河源市龙川县义都镇中心村时,组织专家深入调研,科学制定产业规划,结合村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推广有机茶种植,联合企业免费给农户发放良种茶苗等。

陈志强表示,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年代,如何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在扶贫工作中发挥它巨大的能量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华南农业大学也将在互联网+精准扶贫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华网1020日(记者/李庆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