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十一黄金周,发生了十大农业大事,你了解了吗?
1、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
自10月8日起在河南省启动2016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辽宁、黑龙江10月10日起启动粳稻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此前,自9月23日起在湖北省、9月26日起在安徽省、9月27日起在四川省启动2016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据悉,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138元,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155元,均与去年持平。
2、北方玉米价格或跌破1元/公斤
8月份育肥猪、肉鸡、蛋鸡配合饲料价格分别为每公斤3.11元、3.15元、2.88元,环比均跌0.1%,同比分别跌4.2%、5.2%、5.3%。北方玉米价格或跌破1元/公斤。南方港口地区预计将有高粱到港,也对南方玉米市场有一定影响,国内玉米均价将持续下降。
3、国务院通过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通过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促进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4、我国将建300个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
农业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近日下发《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的通知》,提出从2017年起集中力量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推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2017-2020年建设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300个左右。
5、今年多种农产品产量有望创新高
2016年全球谷物产量将提升25.69万亿吨,同比增长1.5%,足以进一步增加现有库存。全球小麦产量预期上调至7.424万亿吨,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印度、美国和俄罗斯,有望取代欧盟成为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全球稻米产量预计将实现3年来的首次增长,增幅为1.3%,达到4.978万亿吨的历史新高。由于美国的产量创纪录,今年大豆等油料作物产量有望创新高。今年全球渔业生产增幅预计为1.8%,达到1.74万亿吨,水产养殖产量预计将扩大5%。
6、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
中国食品行业正在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从食安中国走向健康中国。对于食品行业而言,新法的功能也在从精神的教化、行为的规范走向对于行业成长的推进和消费行为的引导。对食品安全法的贯彻,无疑也应该从宣贯走向落实。
7、多部门促中国肉类产业加速发展
2016肉类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邀请农业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计委、全国打私办等部门,分析肉类行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就“十三五”中国畜禽屠宰行业发展规划、肉类工业“三品”战略、共建追溯体系服务放心消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市场消费安全、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建设的未来、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的保障、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十三五”规划、全国各执法部门打击肉类走私等主题,研究促进肉类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8、农产品初加工补助实施阳光操作
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五年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累计达36亿元,实施区域覆盖全国20个省(区、市),共扶持632个县、近5万个农户、8300多个合作社新建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烘干房等初加工设施10万余座,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170万吨、果蔬贮藏能力240万吨、果蔬烘干能力240万吨。
9、今冬明春旱情形势不容乐观
截至10月4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801万亩(多年同期平均值1942万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416万亩(多年同期平均值183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面积385万亩(多年同期平均值107万亩),有56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多年同期平均值234万人),受旱地区主要分布在甘肃、山东、安徽、湖北等地。国家防总、水利部高度重视秋冬抗旱工作,要求加强对后汛期大江大河大湖来水情况的预测分析及骨干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尽可能多引水、多蓄水,千方百计为今冬明春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储备水源。
10、全国秋收过三成 秋冬种进展顺利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全国秋粮收获已完成35.2%,进度同比快6.5个百分点。分作物看,中稻(一季稻)已完成40.9%,同比快1.7个百分点。玉米已完成35.5%,同比快10.8个百分点,进度较快主要是由于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今年玉米成熟期提前3-5天。大豆已完成30.0%,同比快6.4个百分点。分地区看,西南地区秋收近七成,黄淮海地区、西北地区过四成,长江中下游地区过三成,东北地区过一成,进度均快于去年同期。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今日头条(头条号/农夫醉拳)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