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尹绍亭:古村镇活化不能经济至上 应以文化为根

[ 作者:尹绍亭 王亚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30 录入:吴玲香 ]

28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古村镇大会举行民族村寨本土性的主题论坛,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博导尹绍亭做了题为《中国西南生态博物馆与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尹绍亭表示,古村古镇的活化不能只强调经济发展和旅游,应以文化为根,以文化为魂。

尹绍亭是我国生态人类学研究领域为数不多的拓荒者之一,同时还在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博物馆建设、物质文化研究与保护等几个领域都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讲座中,尹绍亭通过介绍云南腾冲县和顺乡和云南丘北县仙人洞村对古村落的保护、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指出企业主导模式虽然可在短期内让村民受益,但由于商业的介入,一些消极影响也逐渐凸显出来。

尹绍亭表示,在企业主导的模式下,当村民的文化自觉性逐渐提高的时候,由于商业的介入,古村的保护和发展也受到商业冲击的消极影响。尹绍亭说,在企业主导模式下,古村落可依靠企业的经济实力和运作经验,包装、宣传效果显著,商家获利颇丰,村民也获得利益。但是,由于企业在主导经营中并没有让村民真正地参与进来,导致企业和村民之间权益分配出现问题,村民的诉求未能充分表达。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文化遗产渐渐成为了“消费商品”,其中所包含的崇高的人文精神被逐渐淡忘、消解。

“和顺的案例让我们意识到,古村古镇的活化应首先认识‘古’,我们认识到的“古”不应该是商业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我们应该温故知新、温故创新。”尹绍亭说,就和顺来说,从文重教、儒商并重、爱国爱家的精神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古村的活化不仅仅是外在的景观和硬件的活化,更应该做文化的、精神的、信仰等的继承和发扬。

尹绍亭表示,作为乡村的保护和传承,不能只强调经济发展和旅游。因为无论是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都是不同文化的接触和碰撞,不可能产生文化变迁的效应。旅游的本质是利润的追求,市场的操纵和资本的运行,旅游的市场经济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必然对地域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点应该有足够的准备。古村的活化,发展旅游是一条出路,但是决不能旅游至上,如果缺失文化的传承和教化,丧失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必然不可持续。所以,应该特别强调文化是根、文化是灵魂。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大众网2016年928日(记者 王亚明)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