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高盛:深圳小政府是中国城市发展的蓝本

[ 作者:张欣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7 录入:吴玲香 ]

日前,高盛高华发布报告指出,深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深圳的样本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提供了蓝图,以及为城市进入全球化的下一个转型提供了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历过两轮转型时期。第一次转型是从30年前的 “小渔村”变为贸易城市并且向制造业城市转变。第二次转型是现今深圳从第三产业向创新型产业转变。如今,华为、腾讯等创新型企业早已取代富士康成为深圳的新名片。

报告详解了深圳模式成功的五个原因。分别是小政府鼓励私企盈利、灵活的移民政策吸引外来青年人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富有竞争力的制造业生态系统以及清洁的空气吸引人才。

不难看出,上述原因中较为特别的是深圳的“小政府平台”。报告认为,深圳的发展得益于政府对市场影响的最小化。此外,深圳的民企自力更生,不依靠政府支撑,从而减轻了政府负担,让财政投入到城市建设中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

1

(北京、上海、深圳三市政府的因公开支和负债在GDP中占比)

如上图所示,深圳政府的因公开支和负债在GDP中占比低于10%,而京沪占比均超过了20%。深圳在行政管理上减少财政支出,因此经济得以快速增长而又不依赖债务杠杆。而财政支出多用于鼓励创新。深圳在2015年将支持技术革新的拨款由2011-2014年的3-5亿翻番至10亿人民币,这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政府政策和国有企业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这种政策也容易产生低资本效率,容易引发杠杆积聚等问题。”高盛高华指出,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深圳才致力于利用市场力量,采用小政府平台,减少政府审批程序。

在公平扶持各个创新公司的同时,深圳政府对市场力量的看重使得各个公司在高效的竞争机制下公平竞争,加上深圳的国企数目相对较少,民企得以真正自力更生。市场决定生存的环境下,深圳民企驱动了94%的研发开支。深圳研发开支在GDP中的占比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财新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