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关于水灾过后的对策建议

[ 作者:济川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11 录入:吴玲香 ]

水稻淹后如何管专家给你支几招

水稻遭受水灾后应尽快排除田间积水,以 “养根 、保叶 、促蘖 、防病虫害、提高成穗率 、争粒争重”为目标,积极加强管理。 

第一,要及早采取补救措施。水稻耐涝性较强,没顶 3天左右,成活稻苗尚有80%左右,只要加强管理即可;没顶 47天,成活稻苗为 50% —80%,则要及时匀苗补苗 ,确保足够的群体;没顶7天以上,成活稻苗仅有 30%左右,则要考虑重种或改种其他作物。 

第二,要 尽早追施灾后恢复肥。肥料种类以速效氮肥为主,一般每 667平方米 (1 )施尿素 810公斤,并配合施用磷钾肥。淹没时间短、稻苗受害轻的田块,施肥量可少一些;受淹时间长、稻苗损伤重的田块,要适当多施肥,但必须采取多次轻施的方法,防止一次施肥过多造成肥害伤苗。 

第三,要重视病虫害防治。受淹水稻恢复生长后出生的叶、蘖较嫩绿,易遭受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 、纹枯病 、白叶枯病等危害,要切实加强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防止灾害进一步加重和蔓延。

水灾过后水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一、水灾后会发生哪些水性疾病?

水灾过后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于得到保障。而不洁的饮用水极易引起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主要包括霍乱、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炭疽、布鲁氏菌病及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等。  二、预防水灾后肠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一)水灾后要及时清除垃圾、污物,要消毒环境,管理好粪便、垃圾,减少污染。

(二)保护水源,特别要避免生活污水污染水源。

(三)水灾之后不要去游泳,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四)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包括:不喝生水;饭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刀、砧板、抹布也应该严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

(五)消灭苍蝇。水灾期间不随地大小便;粪池要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结实。

灾后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

水灾过后饮用水源水受到废水、废渣、废气的严重污染,各供水厂必须加强饮用水源水的净化和消毒,以保障提供安全饮用水。市民或村民尽量不要饮用未处理过的河水或井水,而改用自来水。如果没有选择的话,则要用漂白粉(每吨水加8-10克)或漂白精片(每吨加20片)进行消毒。方法:将漂白粉或漂白精片研碎,用清水搅拌,静置片刻,将上清液倒入需要消毒的饮用水中,30分钟后方可使用。

水灾后如何预防动物疫病

水灾过后,畜禽场正处于重建之中,此时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防疫措施,以免发生疫病流行,加剧经济损失。现将洪灾后应注意的问题归纳如下:

1.洪水过后,容易发生哪些动物疫病?

洪水过后,容易发生多种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其中最应引起重视的是牛羊炭疽病、耕牛血吸虫病、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鸡法氏囊病、球虫病,以及易发生中毒病、胃肠道传染病等。

2.为预防动物疫病发生,当前主要应做好哪些工作?

根据动物疫病发生的特点,当前应重点做好的工作是及时处理病死畜禽,对饲养场和畜禽舍消毒,加强免疫接种,防止畜禽采食霉变饲料中毒。

3.为什么要对病死、溺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怎样处理?

受灾过程中,不少畜禽被水冲散、发病,发生大量死亡。死亡畜禽体内带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如不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任其腐烂发臭,病菌会随水流、空气到处扩散,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起人畜疫病大流行。对畜禽尸体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是深埋,深埋应选择高岗地带,坑深在2米以上,尸体入坑后,撒上石灰或消毒药水,覆盖厚土。有条件的话可以焚烧处理。

4.为什么要进行兽医卫生大消毒?

洪水期间,粪池漫溢,死亡畜禽和各种污物随水流动,水源等环境受严重污染。同时,土壤中的病菌被洪水冲出来,也会引发疾病。为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必须进行兽医卫生大消毒。

5.消毒应包括哪些范围?

水灾过后要进行全面消毒,消毒重点是畜禽舍、屠宰场()、畜禽及其产品加工销售场地、仓库、中转场地、牲畜市场、农贸市场、饮水源、畜禽运输车辆、用具等。

6.雨涝灾害为什么容易造成球虫病暴发?

球虫病通常发生于温暖多雨季节。洪水过后,地面潮湿,正适合球虫卵发育,容易造成球虫病暴发。球虫病对鸡、免危害很大。急性感染的鸡群,死亡率高达50% 。预防球虫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经常清除笼舍内的粪便、垫料,并堆积发酵处理;将雏鸡与成鸡分开饲养:在兽医指导下,用药物预防。适用药物有尼卡巴嗪(每吨饲料加1 25)、盐霉素(每吨饲料加50)、复方敌菌净(每公斤体重加30毫克)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微信号/济川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