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禁了十几年依然在烧。其主要问题在于:禁烧成本高,社会效益低。秸秆不焚烧,处理没渠道。光“堵”不“疏”并不能真正解决秸秆禁烧问题。种种禁烧规定总是难以奏效,皆在于治理思路和方式存在问题,如果总是把板子打在秸秆制造者、焚烧者身上,而忘了政府部门在制度和规定衔接方面的缺失,就解决不了问题。
因此在治理秸秆焚烧方面,政府必须换位思考,多站在农民角度考虑问题,不仅要“堵”更要“疏”,及时为农民的顺利收获、耕种扫清障碍,为秸秆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为此,建议:
一、完善秸秆治理机制,把秸秆禁烧和回收利用统筹起来,使责权利更好地统一。在发布秸秆焚烧禁令的同时,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科技攻关力度,扶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使秸秆从单一的现场堵截禁烧,转变为“疏堵”结合综合利用。
二、秸秆利用要考虑农民利益。探索有效利用秸秆首先要考虑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的办法再好,在农民群众那行不通,也算不上好办法。
三、在推进综合整治上求突破。建立田头管理、收后收集、专人清运、定点堆放、集中处理、综合利用的一条龙管理机制,让农民从秸秆还田、回收、综合利用等方面获利远远大于一烧了之。
(作者简介:温香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物理环境监测室主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人民政协报》2016-07-09期03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