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中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 作者:晓晓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22 录入:吴玲香 ]

中国传统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这为可持续农业项目在现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中国面临人口快速增长、资源匮乏、人均耕地资源少等困境,但中国仍在竭力维持其农业用地的生产力。

《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中提到了很多中国独创的传统农业模式,并明确强调,维持数千年的土壤肥力的关键是实施了没有外部投入物的“没有废弃物的农业”。

中国传统农业通过将所有人畜粪便还田、用豆科作物作为绿肥、循环利用作物残茬、堆肥、梯田、作物轮作、间作和使用丰富的作物品种来增加多样性等措施以保持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这些技术与传统的生态农业技术相结合,比如桑基鱼塘和稻田养鱼体系,使得这些体系在几千年的集约化耕作条件下,土壤肥力和生态农业体系得以很好的维持。

1949年之前,中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工业化背景下,传统农业也开始向常规农业转型。70年代到80年代,在政府的进一步努力下,通过农业机械化、植物育种以及农药的投入使得生产力和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这些措施使得中国在用有限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然而,这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如为增加灌溉面积造成的水资源过度开发,耕地休耕不足导致的土地过度开垦,以及为提高作物产量所导致的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化学品投入。常规农业生产的副作用不仅会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也会威胁到公共健康。

在中国有两个可持续农业相关的主要概念—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这两个概念都没有明确的标准。中国生态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由中国政府通过会议、宣传和建立示范点来推动其发展。中国的生态农业将传统的、生物的以及以有机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体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同时体现了近几十年对常规农业操作的替代。

中国生态农业的支持者试图通过对生态学和系统概念的思考和应用,来改善农业生产体系,如采用立体种植、病虫害生物防治以及推广在家庭庭院种植蔬菜、水果和饲养牲畜等。在西方,生态农业强调降低外部输入和回避使用农用化学品;而在中国,把获得较高粮食产量放到第一位,允许一些外部能源和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同时还要考虑减少这些投入带来的环境污染。这反映了中国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来保持较高的农业生产力以满足众多人口的需求。

循环农业主要关注的是再利用、减少和回收利用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循环农业采用生态工程方法和环保技术来控制污染,减少农业废弃物和环境污染物以实现农业生产体系的良性生态循环。

(本文参考《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路径》整理编辑)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微信号/社会生态农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