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长大,在城市生活,我们不熟悉农村。本应没有资格评述农村,但每次到农村拍摄总会引起心中阵阵悸动。
猴年伊始、看到两篇关于农村的文章。一篇是蔡汉平写的《走向死亡的农村!》。作者特别写到这是装满了童年记忆的江南故乡。多年来,故乡从未离开过他的视野,并因为爱它,才为它的人情嬗变而心疼,为生活在这里的村人遗憾而痛心。赌博盛行、买码风欲演欲烈、更加的自私虚荣、攀比越来越强、再无耕读传家、荒芜的土地和日渐凋零的老一辈等是当前农村不容忽视的问题!
另一篇是刘毓庆的《乡绅消失后,乡村便不可避免的衰落》。植根于乡土的中国文化之树,“叶”不归根,根上的“水土”又大量流失,这棵大树面临的不仅仅是凋败,而是枯死!
当城镇化工业化高歌猛进时农村向何处走?历史的考题不容逾越!
然而,相比之下奇峰村是幸运的!
因为她待发展,所以她保留。东风一夜花如雪,几百年来祖先留下的万颗梨树,梨虽已不甜,但花却留下了人,招来了人。
这里的花是洁白的、这里的水是清澈的,这里的山是苍绿的,这里的人是淳朴、善良、热情的!这个地方依然朴素、真实!
每一次来都仿佛是匆匆的过客,走之后总在内心留下许多遗憾。那么多的美景,看过了,感受过,也在镜头里记下了,可每次翻开都会觉得是初见那般。
总有再去走一次的冲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今日头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