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莫让更多的基层公务员成为“倦鸟”

[ 作者:敬小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25 录入:吴玲香 ]

公务员王爽(化名)是北京基层派出所的一位民警,在领导的眼里,他的表现不错,总是最早到单位,加班的时候也从不抱怨。可是,在内心深处,面对手头的一大堆工作,他心中总觉得有些烦躁,不想面对这些工作。

在机关,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人,他们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手头工作;他们事事追求完美,不能容忍工作中出现一点瑕疵;他们能够挑战极限压力,习惯突击完成工作;他们有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追求进步的愿望。这些工作狂,精力旺盛、渴望成功、勇于担责,具备了成为领导者的所有优秀品质,但是研究发现,他们恰恰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原有的价值观、成就观、幸福观受到冲击,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反映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对职业缺乏认同感和成就感,对生活缺乏信心和快乐。许多人深受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感染,工作成为个人满足虚荣感和显现社会地位的衡量标尺,至于工作本身的意义却考虑甚少,这些都形成了倦怠情绪的催化剂。同时,正是生活和工作中充斥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人们只能依靠埋头拼命工作来提升安全感,久而久之,已经成为机械式的工作人变得麻木,忽然用大脑思考一下价值和意义等深刻问题,便顿时因一片空白而倦怠。此外,公务员群体发展机会又大多依靠向上流动,而升迁的职位有限,竞争激烈,这种一元化的发展途径也容易导致倦怠。加之一些地方升职拼官父母官大舅官大姨”……不公正和非公平的情境下自然滋生人们工作无意义和前途渺茫的消极感受。

其实,很多基层公务员都是经过十年寒窗苦读,通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才赢得竞争获得公务员职位,不说凤毛菱角,也能算是百里挑一,说他们是人才也并不为过。当下的竞争是人才资源的竞争。将更多地优秀人才聚集到公务员队伍,不论是社会管理还是社会服务肯定都能够得到大幅提升。让这些公务员心留得下来、才释放得出来、作用发挥得出来,是组织的希望,也是人民的期盼。让他们的地位能够被社会理解和认可,让他们的困难和问题能够被组织关心,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到温暖,必将是让他们的人才红利得到释放的有效途径。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财讯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