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和政县松鸣镇村民李玉莲在家中展示自己的精准扶贫手册和扶贫资金存折。
作为今年两会上的热词之一,“精准扶贫”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精准扶贫”突出实效、突出针对性,从基层代表到企业家、从文化界别到教育界别委员,不少代表委员都从各自的领域出发,畅谈了对于精准扶贫的建议和意见。在他们看来,在扶贫的道路上,不能让一个贫困家庭、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而要帮助贫困地区从根本上脱贫,早已不能只是简单的“捐款捐物”,而需要经济、医疗、教育等多个层次、各个方面的“组合拳”。
●精准扶贫
要瞄准当地优势产业
代表委员们认为,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需要因地制宜,定位精准。“现在的扶贫不是过去的捐款捐物,要采取‘输血’和‘造血’的办法。”全国政协委员、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认为,民营企业要在参与精准扶贫方面加大力度,从产业上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人才,帮助贫困百姓在产业扶贫方面因地制宜地做一些产业脱贫工作,让老百姓真正地实现脱贫。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国军认为,发展巩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应当作为精准扶贫的硬指标,对此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加大“以奖代投”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学会把本地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他说:“发展集体经济并不是一味地建厂,而是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色产业,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如林场、园艺场、花卉苗圃场以及特种养殖,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基础上,开发‘山水间的银行’。”
许多贫困地区都是风景优美的山水胜地,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帮助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途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山联村党支部书记何桂芳就认为,发展旅游产业必须由政府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并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设立符合当地传统的文化旅游项目。同时要通过发展旅游业,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扶植当地经济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智则提出,可以对贫困地区的旅游景点、景区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推进,更有效让市场主体进入当地,让老百姓在创业、就业的过程中脱贫致富,才能有效进行“精准扶贫”。
●建立有效医疗体系
解决“因病返贫”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尚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而其中有42%是因病致贫返贫,占贫困人口总量第一位。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医疗体系来进行“精准扶贫”,也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秘书长李晓林对此建议加快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并放开农村大病用药和报销目录,提高或取消医疗救助封顶线。“目前,我国在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上还存在设有用药、报销目录和救助封顶线等问题,这是农村贫困人口摆脱因病致贫的重要羁绊。这些问题应当予以解决。”他还建议政府购买民间社会组织服务,实现各级财政资金与社会捐赠的联动,合力解决农村医疗问题。
民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委、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明则表示,精准扶贫基本路径应该是“医疗下沉”而“教育上浮”。医疗下沉,就是要办好乡镇卫生院,让农民就近看病,减少医疗费支出。目前由于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不一体,存在医护人员在待遇和前途上的巨大差距,乡镇卫生院很难办好。他建议开展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实现医疗资源下沉,鼓励医生到卫生院为农民治病,方便群众看病,小病不至于拖成大病,才能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不仅扶贫还要扶智
“教育扶贫”也受到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精准扶贫可不能光是扶钱,更要扶智。”长期关注农村发展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新乡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说,精准扶贫讲的就是扶贫因家庭而异、因人而异,除了“钱的扶贫”之外,“智的扶贫”更加关键。“这是一套组合拳。”裴春亮说,只有脑袋“富”了,才能让口袋一直富下去。他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教师编制政策时应向农村学校倾斜,适当给予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的优惠政策。并从源头上补充农村师资,通过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并建立起偏远农村教师特殊岗位等级津贴等相关福利待遇制度,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的比例,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免费培训制度。
钱学明建议“教育上浮”,“贫困山区的乡镇一级初中往往办不好,这是东西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叠加的必然结果。”他建议,把贫困山区的小学毕业生直接安排到县城中学读初中,并为学生提供生活补助。立竿见影,简单易行。
许家印则认为,贫困地区应当多建一些小学、幼儿园、中学以及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民营企业可以在这方面出一份力,来满足贫困地区的教育需求,从根源上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脱贫。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东方城乡报2016年03月15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